东营民俗(二)
大码头苇编工艺:一度曾是支柱产业
大码头镇编织苇席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年间,大码头镇是退海、湖之地,苇蒲丛生,因此苇编制品也成为大码头镇一带百姓的支柱产业。当地芦苇资源丰厚,苇编工艺传承靠的是家族代代相传,凭的是个人悟性,家家户户、男男女女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从事苇编业。解放后,在困难时期,这里百姓用编织的苇席到胶东等地换回粮食、地瓜干等,靠着苇编工艺养活了这方土地上的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码头苇席在全国享有盛名,年产苇席300多万张,产品销往河北、河南、安徽、东北三省及本省各地市,还曾大量出口朝鲜的仁川、俄国的海参崴等地。新中国成立初期,大码头镇成立了码头苇席生产合作社,同时大力发展苇席编织,当地及附近沿海的苇草不够用,就用桓台马踏湖、博兴锦秋湖的苇草,后来还是不够用,苇草采购队伍把触角伸向江苏射阳、安徽巢湖,甚至到全国芦苇产量最大的新疆博斯滕湖,并派出40多人在新疆博斯滕湖加工苇草,将席篾打捆,用火车不远万里发往辛店站然后运至广饶码头一带,以此来供应编席之用,这种形式延续了十多年,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疆草”才停止往广饶码头发运。
近几年,芦苇编织工艺随着日月的更迭,不再是大码头镇上农家人谋生的手段,昔日创造出富足生活的苇编大户、销售大户逐渐消失,传统的苇编工艺也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枣木杠子乱弹:内容多反映日常生活
“枣木杠子乱弹”俗名“小调”、“杂八调”属传统民间曲艺范畴,始创于大明初,发展于清康乾盛世,迄今三百余年。其曲调系历代无名艺人随意哼成,又经不断加工,口耳相传,流传至今。
“枣木杠子乱弹”的唱腔十分优美动听,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誉。唱词之来源有三:一是民歌民谣,系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无固定形式,触景生情,即兴演唱。如《拙老婆做鞋》、《大闺女做梦》、《馋夫人》、《正对花》等。二是断章于优秀剧目,如《许仙游湖》、《张生戏莺莺》、《砸面缸》、《蹦情》等。三是源于历代文人墨客之诗词歌赋,如《满江红》、《四大景》、《四小景》、《四季相思》、《鸳鸯扣》、《溶金钱》等。其中不乏明清时期闻名遐迩的名士李象先先生的大作。
据介绍,“枣木杠子乱弹”流行范围以大王镇大王西村为中心,覆盖方圆十余华里,有剧情中所反映的风俗人情,方言土语为证。演奏时伴奏乐器甚多,以扬琴、挫琴为主,二胡三弦为辅,佐以笛子坠琴月琴。“枣木杠子”即一枣木梆子。若掌鼓板者,为乐器演奏之指挥,故名“枣木杠子乱弹”。历经承先启后,如今流传下来至今可演唱的历史剧目有48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挖掘整理民族文化遗产,“枣木杠子乱弹”先后被列入重点发展对象。
1995年至2001年,采集和整理剧目文献的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好几年。广饶县文化馆曾派杨光发动李中清、李中道、李保祯、曲锡纯等老艺人一方面筹备汇演,一方面组织年轻人李云太、李湘山、李家正、李湘东、李廷良利用农闲和晚上,进行传授学习。同时由李中清口授,李湘东逐句记录,始有原材料存世。
1967年8月,六名老艺人先后赴县、地区及省参加民间艺术汇演。在省剧院的领奖台,“枣木杠子乱弹”脱颖而出,受到领导和评委的高度评价,并荣获一等奖。1960年,老艺人李中道改编创作了“枣木杠子新唱”、“广北四季调”,古为今用地唱出了广北人民的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垦利虎头鞋: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
虎头鞋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又是一种吉祥物,被人们赋予了驱鬼避邪的功能。
垦利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如今的垦利区自明末清初就有住户,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在这里广为流传,虎头鞋制作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虎头鞋历史悠久。相传在秦汉时期,垦利周边地区属齐国领地,由于战争,大量士兵及战马死亡,很多野兽就吞噬他们的尸骸,久而久之,这些野兽对老百姓的生命构成了威胁,小孩时常被野兽侵害。为了遏制这一现象,人们就把虎头图样绣制在小孩的鞋和帽子上,因为虎是百兽之王,以借虎的威猛来震慑恶兽,久而久之渐成习俗延至今日。关于虎头鞋还有着很多美丽的传说,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
目前崔桂花的虎头鞋在继承老一代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电脑合成技术,对老的制作工序、工艺,进行了大胆的修改和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为更能体现虎的威猛和逼真,再加上绣着黄河口的特色风光,虎头鞋成为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通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崔桂花的虎头鞋已经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形成了自己的产业,并为产品注册了商标,把商品推向市场,产品畅销北京、湖南、江浙、东北等地。传承人崔桂花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创新,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虎头鞋制作风格,受到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于2006年获垦利县民间手工制品大赛一等奖。2009年到2010年间,产品被县文化馆陈列,并作为弘扬民族文化、带头致富的典型多次被电视台与报社采访报道。
虎头鞋流传至今、生生不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不断延续和繁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记者 闫雯雯 整理)
新闻推荐
桓台县实验学校、起凤中学等7个单位的30多名老师齐聚起凤中学,参加了桓台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联盟校联动教研物理和道德与法...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