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村的“诸葛亮会”
编者按缺资源、少人才是大多数村庄面临的现实问题。面对这样的窘境,乡村振兴如何深入推进?我们不妨随本报记者一起观摩这个小村的“借脑借智”会议,开阔一下发展思路。
5月12日上午10:30,桓台县田庄镇小寨村村委会办公室内开始热闹起来,不断有客人进门,一会儿工夫,就来了十几个人,村党支部书记李海林忙着搬椅子、端茶水、招呼客人。
不是年,不过节,小寨村今天为啥来了这么多客人?
李海林介绍,这些客人都是他邀请来的专家和有关农业公司的负责人,目的是为小寨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今后整体发展把脉会诊。
“小寨村不大,有330户、906口人,没有企业,主要资源是村里的900多亩耕地,一直种小麦、玉米,老百姓挣不了几个钱。”随着李海林关于村情的介绍,小寨村的“诸葛亮会”正式开始。随着交流的深入,大家对小寨村村情有了进一步了解:以前村“两委”班子涣散,村里又没什么致富项目,人员大量外流,目前常住人口只有500人左右;2018年2月,38岁的李海林回村,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全村发展的重担。
“海林是大学生,200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做生意,见过世面,不仅有情怀,更有责任心。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是他舍弃生意,回村挑担子的初衷。”田庄镇东管区主任胡学芹对记者说。经过两年的整治,小寨村实现了由乱到治,之后如何发展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成为村“两委”的第一要务。但产业结构怎么调整?突破点又在哪里?村集体如何实现增收?为找准方向,避免走弯路,李海林通过努力,邀请来了各方面的专业人士。
“咱们这一带的气候土壤情况我很熟悉,村里可以拿出一部分地来改种谷子。”经过一番交流论证,山东黄河米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胜强提出建议。他的这一建议,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谷子一般种在山地,平原地区适合吗?鸟的问题如何解决?作为谷子种植领域的专家,王胜强结合当前国家有关政策、产业发展现状、人们生活需求和具体的种植管理技术,详细解答了大家的问题。“真没想到,现在谷子也适合在我们这里种,而且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效益还这么高。”在讨论了诸多细节后,小寨村“两委”成员一致决定:小麦收割后,先试种200亩的夏茬谷子。
“小米可注册为‘小寨金米’,今年农民丰收节,我们可以策划一个开镰收割仪式,扩大一下小米的知名度。”华正产业机构负责人牛大鹏建议,他的这一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当地小麦品质好,现在应该考虑先上一个小型加工厂,加工面粉、面条、馒头,注册品牌,把小麦的产业链条拉长,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村集体的收益。”牛大鹏还提议。讨论越来越有深度,小寨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村里有两个养牛户,可以成立养殖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户进来。”在了解到谷子秸秆是很好的饲料后,李海林也主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尽最大努力支持小寨,到时候海林你提前打申请。”在听了专家们的论证规划后,在座的当地4位金融部门的业务负责人,当即表示全力支持小寨村的发展。
成立小寨村农光互补专业合作社,利用村内的闲散院落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让屋顶“生钱”;党支部领办,成立小寨村农业种植合作社,扩大谷子种植面积,注册品牌,改过去卖粮食为今后卖粮食深加工产品;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作物秸秆,让废弃的秸秆变成高价的肉和奶,实现农业循环经济……“诸葛亮会”一直开到下午5点多才结束。
送走客人后,李海林双手抱在脑后,坐在沙发上眯起了眼。看得出来,经过大半天的“借脑借智”,对村里产业怎么调整,村集体经济如何增收,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路线图”。
新闻推荐
一些“羊毛党”利用监管和技术漏洞获取利益警惕消费券被套现和交易
据新华社电近期,多地采取消费券补贴方式促进消费回暖,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伴随抢券热潮,一些“羊毛党”利用监管...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