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过后见彩虹
奋战风雨中□本报记者陶安黎通讯员张学军
8月21日,当记者走进桓台县马桥镇,积水已经退去,一些村民在路旁摊开受潮的粮食晾晒,超市、店铺门前人来人往;植物园里,三三两两的老人领着孩子悠闲地漫步,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安宁。很难想象,就在前不久,那场名叫“利奇马”的台风曾在此横行肆虐,风雨中的马桥经受着巨大的考验。
8月10日至12日凌晨,受台风“利奇马”影响,桓台县境内的小清河、孝妇河、杏花河、胜利河等主要河道水位上涨,部分河段出现漫堤险情,马桥镇多个村庄及企业出现严重内涝。危急时刻,全县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捍卫群众利益的坚强“堤坝”。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马桥镇党委政府积极发动党员、团员、干部、群众等力量,鼓足干劲,人人争先,连续作战。“疯马”无情人有情,社会各界的关怀也迅速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让受灾群众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
“台风过后,马桥镇党委政府发出倡议:‘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各单位一定要坚定信心,传递正能量。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组织生产自救、互帮互助,积极做好清洁清扫、卫生防疫、消毒灭源,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我们村两委积极响应,第一时间组织村民展开自救,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和指挥下,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群众的自发性和积极性,不给政府添麻烦,不向政府索要款项,靠的是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自我重建,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目前,已抢救出被淹玉米700余亩,生产生活秩序也已基本恢复。”马桥镇北三村村主任杨辉对记者说。
说起前些日子的战“马”经历,杨辉充满感慨。8月13日晚,降雨加上上游泄洪,贯穿北三村的孝妇河支流人字河河段的河水漫过堤坝,危及附近村庄和工厂。武警官兵、村民、工人迅速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刚上任不久的北三村第一书记朱安明、党支部书记张兆明奋勇当先,率领北三村村民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坚守人字河两岸,严防河水漫溢。雨幕里,奔跑着争先恐后的身影;狂风中,一个个沙袋阻挡着咆哮的激流。北三村村民杨玉祯不顾自己被淹的家,急急忙忙赶到河岸,见险情迫在眉睫,立即与其弟杨玉祥用装载机和挖掘机运来泥土,在岌岌可危的堤坝旁以最快的速度又建起一道长70余米的拦水堤,有效阻挡了河水的满溢,保住了一方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危难之际显身手,危急之时见真情。灾难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胸怀和担当,见证一个团体的素质和信念。
“你们看,当时的积水都涨到这里了,这几天才慢慢退下去。”在北三村附近开店的杨先生指着路旁墙上的水痕说。杨先生告诉记者,刚开始下雨的时候,以为没大事,后来雨越下越大,才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想要撤离的时候,已经晚了。多亏了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及时解救,把我们转移到了临时安置点。
“抗战天灾,携手同行。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舟共济、同心协力,战胜一切困难险阻,重建马桥美好家园,全面夺取抗洪救灾的决定性胜利。”这是马桥镇党委政府的决心和信心。
天灾是无情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往往显得十分渺小。然而,面对如此凶猛的台风,人们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又是巨大的,因为我们拥有抗击台风并且最终战胜台风的勇气和信心,这份勇气和信心源自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理念,源自把台风当成最大威胁的安全风险意识,更源自全体干部群众同舟共济抗击台风的担当与作为。
此刻的马桥,犹如一座风雨过后的“彩虹桥”。
新闻推荐
2019第二届膜产业“马踏湖”高峰论坛举行 东岳集团:科技创新助力“中国膜谷”
□本报记者程芃芃马景阳本报通讯员于超鲁童8月18日,以“创新求变聚合赋能”为主题的2019第...
桓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桓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