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山人王士祯笔下的成都印象

成都晚报 2019-02-01 08:13 大字

□林赶秋(作家、青年学者)/文马千笑/手绘

山东新城(今淄博市桓台县)人王士祯(1634—1711),初名“士禛”,死后因避雍正(爱新觉罗·胤禛)讳追改“士正”,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本此,谥文简。祖父象晋,明万历进士,为农学巨著《群芳谱》的作者,康熙曾命人在此书基础上编成《广群芳谱》一百卷。

王士祯是清初著名诗人,顺治十二年进士(王氏曾自述:“予以顺治十二年乙未科登第,甫弱冠。”),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康熙年间,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门生甚众。藏书数千卷,博学而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书法高秀似晋人。诗乃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入蜀后,诗骨愈苍,诗境愈熟。论诗标举“神韵”之说,影响很大。亦善文、词。笔耕不辍,著述等身,有《渔洋山人精华录》《蜀道集》《雍益集》《蜀道驿程记》《秦蜀驿程后记》《陇蜀馀闻》《池北偶谈》《香祖笔记》等数十种。

王士祯两次入川

一次奉命典四川乡试一次奉命祭告江渎

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岁,刚经历丧子之痛的王士祯“奉命典四川乡试”,去蜀中担任主考官选拔人才。接到这个重要任务后,他“戎车星驰,陟云栈,逾巴阆,羊肠鸟道,十步九折,蒙宿雾,凌迅湍,深菁窈冥,虎豹叫嗥,叱驭而前,凡七十余日,始抵成都”。蜀道之难,可见一斑。

此行所过名山,如天柱、岷山、青城诸胜,由于“舟车遄发,或至,或不至”,虽然如此,“凡登、望皆有诗”。其《天柱山绝顶望见岷山作》一首曰:“鞍马众峰头,苍茫万里收。岷山横塞出,灌口接天流。要害三城戍,边防八月秋。大荒飞鸟外,眼底尽姚州。”这是登天柱山而望岷山。其《望青城山》一首曰:“云气连西域,名山作汉标。千秋轩帝迹,每夜岳灵朝。玉宇凌丹壑,神鸾下碧霄。丈人一招手,天路未应遥。”时间太紧,他也没登青城山,只远远望了望。

关于青城山的细节,王士祯通过阅读来进行弥补。《香祖笔记》卷三云:“蜀青城山有牡丹二株,皆高三十丈,号大将军、小将军,见元人题跋。”这个题跋详见《池北偶谈》卷二十六:“钱舜举《折枝牡丹》一卷,有蜀郡桑门公实悟光题云:‘三月江南媚景天,姚黄魏紫斗争妍。那知十丈将军树,却在青城古洞前。’自注云:‘青城山丈人观前牡丹二株,一高十丈,名大将军;一高五丈,名小将军。’”皆高三十丈,显然是记错了。《香祖笔记》卷十云:“陆务观作姚平仲传,言隐蜀青城山,时出至丈人观,紫髯郁然,走及奔马。《癸辛杂识》又云李次仲遇姚平仲于庐山。岂晚又出蜀远游,乃至吴、楚耶?”对陆游和周密的记载,王士祯表示出了自己的怀疑。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岁,王士祯奉命祭告江渎,再次远赴四川。祭江渎的地点是在江渎庙,位于今成都文庙西街。秦并巴蜀、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感恩岷江,秦始皇在蜀中建立了江渎庙(具体位置可能是在灌口,即都江堰旁)。至于成都城区的江渎庙,则始建于隋代。王士祯所主祭的江渎庙,应为康熙六年重建的新庙。江渎庙祭祀完毕,王士祯在成都游玩了半月之久。成都的名人、名胜、特产等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他回味终生。

说起张献忠之乱

王士祯在成都听到了很多传说

“五月初五,拜子美石刻像,嘉靖间何宇度所摹也。祠前增一亭,竹则参天拂云,不啻钜万,皆壬子所未见。所惜溪水甚细,不可以航。”杜甫石刻像镌于万历三十年(1602),而非嘉靖间,王士祯失考。所谓溪水,即浣花溪。“不可以航”之说跟他的《金方伯邀泛浣花溪二首》相互矛盾,或许是地段不同。

“至青羊宫,后殿有石羊,形制古朴。旧有铜羊一,予壬子在蜀犹及见之,久为人盗去。”青羊宫乃道观,王士祯却说是“梵刹”,本为“桃花尼寺”,不知有何依据。1980年代修建文化公园时挖出一石羊,随即又埋入土内,应该就是王氏见到的那头。而铜羊失窃的大致时段为:1672年至1696年之间。1723年,张鹏翮从“京师市上得铜羊”,送给青羊宫,才弥补了这个遗憾。

渡锦江,谒武侯祠,观柳公绰碑。王士祯的观后感是:“成都遭张献忠之乱,金石文字一无存者,惟武侯庙碑尚完好。盖武丞相元衡帅蜀时,裴、柳二公皆在幕中,实元和四年己丑也。碑首称:‘节度掌书记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裴度撰,营田副使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兼成都少尹侍御史赐紫金鱼袋柳公绰书。’”此碑即《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今尚在武侯祠内。

说起张献忠之乱,王士祯在成都听到了很多传说,有一个是这样的:“献贼据成都,以蜀王府为宫,所居人鬼相触。一日,闻后殿有歌吹声,自往视之,见有数十人,手持乐器,而皆不见其首,大惊仆地,乃移居北城楼,不敢入宫。”

王士祯不相信

薛涛笺、支机石的玄龙门阵

提及蜀王府,就绕不开蜚声古今的薛涛笺。“明时蜀王府例以三月三日取薛涛井水制笺二十四幅,以十六幅贡京师。近督抚监司稍募工仿制,殊不能佳。予使蜀时访之,井傍石臼尚存,雕镌精丽。井在锦江东,亦名玉女津也。按《续博物志》云:‘蜀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凤纸,近年皆废,惟十色绫纹纸尚在。’今绝响矣。” 言下不胜时代岁序推迁之感。那句引文出自宋人李石《续博物志》卷十,原文是:“蜀中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凤纸,近年皆废,唯余十色绫纹纸尚在。”

王士祯又引述明人孔迩《雪蕉馆纪谈》“珍守蜀时,有郡人陆子良能之,巧过于涛。珍于溪上建捣锦亭,置笺户十余家,令子良领其事”一条为“明玉珍在蜀,有成都人陆子良能造薛涛笺,工巧过之。玉珍建捣锦亭于浣花,置笺局,俾子良领其事”,然后补充道:“今万里桥东有蜀府造笺白石盆,镂刻甚精,然距浣花尚数里。”这个白石盆大概就是前文之石臼。对此,《陇蜀馀闻》也有记录:“井旁一石盆犹在,中刻镂花鸟极工。”

围绕薛涛笺,也有很玄的龙门阵:“《漱石闲谈》云:‘成都有耕者,得薛涛墓棺,悬石室中,四围环以彩笺,无虑数万,颜色鲜好,触风散若尘雾。’夫涛死而以笺殉,笺在地下历千年不坏,皆理之不可信者,殆好事者为之耳。”这回连王士祯也不相信了。

对天上织女支机石坠落凡尘一说,王士祯也质疑得很坚决:“《画墁录》:元丰末,有人自两浙以昭陵玉匣《兰亭》与支机石同赍入京师,欲上之,不果。王钦若云:支机石予尝见,方二寸,不圜,微剜,正碧,天汉左界,北斗经其上。支机之说本诞妄不经,此石不知何据?予在成都,见西城石犀寺后、严真观故址废圃墙隅有石,粗如砂砾,高六七尺许,围如柱础,蜀人相传为支机石,尤可笑也。”

新闻推荐

聋哑人被好心老人收留20年 一场大火毁掉房子两人无家可归 快过年了 一起帮聋哑人回家

晚报讯(记者刘琳通讯员吕志远)20年前,无家可归的流浪聋哑人被桓台一名老人收留,并一起生活了20年。记者昨日从淄...

桓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桓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