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幸福春意更浓 高新区迎新春农村大集巡礼晚报记者 颜慧 通讯员 杨金辉

淄博晚报 2019-01-26 09:27 大字

随着新年的临近,各个大集也热闹起来。在卫固大集上,几位摊主与记者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糖葫芦摊主的喜悦

“糖葫芦酸糖葫芦甜,糖葫芦伴你过大年,勤劳致富奔小康嘞,勤俭持家幸福年呐,买串糖葫芦带回家,祝福溢满全家人喽!”在卫固大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卖糖葫芦摊主的特别的叫卖声吸引了记者。摊主是一对老夫妇。大清早赶集的相对较少,便与糖葫芦摊主攀谈起来。

摊主的男主人姓高,今年56岁,女主人姓闫,夫妻俩是从临沂来的,他们每年秋后都来到家住桓台的女儿家做糖葫芦生意。如今他们在桓台和高新区几个大集市把糖葫芦生意做的特好。他们家里有一个山楂园,为了将山楂卖出好价钱,两口子就琢磨着将山楂做成了糖葫芦。在高新区赶集他们首先赶得是甘家集,然后就是卫固集,再就是张店城外的几个集。赶集虽辛苦,可他们年年都有一个好收入,特别是在高新区他们卖得特别好。这里的很多百姓都喜欢买糖葫芦,一个冬天下来,他们就把自家的山楂销售一空。

女主人告诉记者说:“每年我们从这里卖完糖葫芦回家的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糖葫芦真能给俺带来幸福,也给广大客户带来祝福。”“淄博高新区发展的真好,这几年,我们看到这里的变化。不但感受到了高新区的环境好,也感受到了高新区的城市文明、村庄文明、社区文明。一来到这里,我们总有种亲切感。”

听老人讲当年过春节的事

我们离开糖葫芦摊点,记者看到一大伙人正围拢着一个卖地瓜的老人。这地瓜有什么特别?记者禁不住上前打探个究竟。原来老人家住北河南村,名叫王允生,74岁,已是五世同堂的老人。他的地瓜不使用任何无机肥。种植过程全是靠自然生长再加农家肥,因此味道特好,很受群众喜爱。王允生家里上有老父下有子孙,家人是不同意他在外开荒种地的,他完全是本着锻炼身体和服务大家而做的一件善事儿:“这是当今的好生活鼓励我这么做,我从劳动中得到很多快乐。”

老人上世纪70年代他曾在村里担任党支部委员和民兵连长,说到过年,他感受颇多。上世纪70年代,春节是不提倡串门拜年的,大家就集合在生产队场院里搞个团拜,然后就开始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工作组和大队干部积极带头,那社员们更不用说,干得那个起劲,年初二也不提倡走亲戚,为了减少社员走亲戚的数量,大队就组织大家开展大唱革命样板戏,从年初二一直到正月十五,村里的文艺宣传队那可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每晚都要登台演唱,社员们除了听广播就是看样板戏,样板戏唱得是《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那时很多社员都能唱几句京剧选段。王允生说:“我喜爱京剧就是那年代受了样板戏的熏陶,那时的春节虽然文化活动比较单调,可感到是那么充满青春的活力。那时候大家的生活也真是艰苦,吃水饺那是年初一的特殊享受。想想这几十年的变化,可以说翻天覆地。过去我们住的土坯房,红砖房也是八十年代以后,这不一晃我们就住上了旧村改造的新楼房,我们的新生活那更不用说。幸福时代这大好时光,我们得好好真惜……”

朵朵鲜花迎春来

朵朵鲜花迎春来,新春佳节芬芳美。在集市上,鲜花扑鼻的芬芳让记者注意到了售花的赵师傅。赵师傅每年春节跟前就在高新区各个大集市售花,每年能出售4000盆以上的花卉。去年开始,高新区各村居民购买花卉的消费大有上涨之势,到今天已销售近3000余盆了。细细看这里的各种花卉,有康乃馨、洋茉莉、鹤望兰、君子兰、还有四季海棠、一叶兰、长寿花等等。赵师傅告诉记者:“去年赶集时一个客人一下买了十几盆,盆盆都是高档花。我说你怎么买这么多花?他说我这是把买鞭炮的钱全部购成了花卉。还是买花好,既美化了环境又净化了空气。新春佳节室内花卉的芬芳会给家人带来一种特殊的享受。”说话间,几个买花的客户也围拢过来。一个年轻人搬了一盆栀子说:“我喜欢栀子花,它盛开的时候,芬芳与别的花感觉不一样,那是一种质地的美,一朵朵,鲜艳而高雅。我和家人都会感到,我们的新春是沉浸在芬芳中度过。”

新闻推荐

“大淄博”呼唤“大旅游”

□鹿鹏市民提起可爱的家乡,总爱说我们“大淄博”如何如何。确实,淄博地处鲁中,南北跨度大,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

桓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桓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