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环绕、临河而居……脏乱差的小乡村如何变身世外桃源?

上海大调研 2019-01-22 08:51 大字

没有改造的时候,这里都是违章建筑,河水一片黑臭,下雨天走在乡间小路,两脚都是烂泥巴......然而“美丽乡村”建设,让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的闵行吴泾镇和平村已蜕变成了一个“世外桃源”,成为继浦江镇新风村、马桥镇民主村之后,闵行区第三个入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村庄。

和平村究竟如何“换新颜”?小研这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和平村环境综合整治。

和平村自然条件优秀,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河网密布,河流蜿蜒,村民临河而居,四周绿野环绕,别具诗情画意。

然而,谁能想到,这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乡村,不久前还是脏乱的样子。经过两年多的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河道清澈了,两岸绿化种上了,村容村貌大变样了。

村级民主治理,村民当家作主

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把知情权交给村民,决策权还给村民,监督权赋予村民。通过“一事一议”制度,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加快村民自治发展的脚步。制定和平村村规民约,建立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长效机制。

拆违建,腾出新发展空间

和平村采用连片治理的办法,不仅拆掉了一批隐患,而且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守住了人口、土地、环境、安全四条底线。

和平村将放鹤路208亩地块的“五违”整治,作为重点整治地块,坚持一拆到底、高效整治、快速复耕。到目前为止,和平村累计拆除违法建筑约20万平方米,清退各类企业和拆除村民违法建筑约370余户。

7条“小沟沟”,美丽大变身

河水清澈,岸边绿树红花,村民在步行道上悠闲散步,一座小桥横跨水面。和平村对荷花浜、白洋滩、南潮江、秋家河、万家河等7条段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了河道的美丽“变身”。曾经让村民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沟,如今变成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居住环境焕新颜

户户通水泥路,彻底改变了以往“晴天一脚土,雨天一脚泥”的局面,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采用太阳能路灯亮化,实现村宅所有道路太阳能路灯全覆盖;

宅外墙粉刷约5万多平方米,建成文化墙300余平方米;

植树绿化,对村民宅旁、庭院进行规划修整,安装绿化围栏,种植花草树木,形成花园式庭院;

配套更齐全,设置公益性停车场7处,新建健身场所、老年活动室,并修建了一处村民休闲的小公园。

同时,和平村还有自己独特的建村理念——承传统与求创新相结合。究竟如何结合?我们来看看——

和平大院展示接地气、承传统、与时俱进、力求创新的吴泾精神与和平精神;和平铭墙上有体现吴泾淳朴勤劳的特产——芦纹布;在布局中将尚义桥与中心广场景观进行完美的结合,让群众感受尚义桥背后的故事;在建筑和装饰风格上融入江南民居白墙黑瓦元素,形成朴素、淡雅的风格。

除此以外,和平村还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科学规划,积极探索农业产业新模式,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完美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

为真正把和平村打造成环境更为优美、配套更加齐全、人文更加彰显、生态更加宜居的美丽乡村,闵行区下阶段工作目标将着力打造和平村“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现代花卉园艺基地,规划建设樱桃园;提升红色庭院(党建服务站);打造“乡愁”田园建设休闲空间,做好科研基地。

“美丽乡村”建设把这些村庄打造成天蓝、水清、花香、景美的生态宜居好去处,老百姓心里乐开了花。乡村换新颜,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和意见?欢迎给小研留言!

(原标题为《绿野环绕、临河而居...小乡村如何变身“世外桃源”?》)

新闻推荐

寒冬送温暖

近日,市民政局领导带领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到桓台县走访慰问困境儿童家庭,送去文具和米面油等学习、生活用品。据了...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