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融媒讲述山东故事 | 马踏湖上又现鱼鹰翩跹

农村大众报 2019-01-18 02:13 大字

宋述智在马踏湖上放鱼鹰。(成国栋  报道)

6月7日一大早,旭日下的马踏湖波光粼粼,湖苇泛绿。伴随着71岁的宋述智阵阵吆喝声,12只鱼鹰在湖面上往返翻飞。不时,老宋将鱼鹰唤回小船的竹篙上,从鱼鹰喉咙里挤出捕到的鱼。

宋述智是桓台县起凤镇华沟村村民。到他这一代,这种马踏湖上传统的鱼鹰捕鱼技艺,已延续了四代人、200多年。“前阵子,鱼鹰还逮到过三针鱼,这种鱼特别罕见,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宋述智说。

但前些年,马踏湖可不是这个样子。“水污染严重,水面黢黑一片,臭气熏天,鱼少了,我的鱼鹰也死光了。”但宋述智舍不得老爷爷传下来的技艺——为这事,他喝了不少闷酒。

马踏湖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浅平湖泊湿地,百折千回,沟叉纵横,水域面积曾一度达到96平方公里。但这里又是淄博海拔最低点,汇流而来的乌河、猪龙河、孝妇河等7条河流,流经张店、临淄、博山、桓台等重工业发达区(县),大量污水直排河中,河道变成了纳污通道。

无奈之下,当地人让这些河流“分道扬镳”,不再汇入马踏湖。水越来越少,湖面越来越小,最小时水面仅剩下可怜的几十亩。“那时,很多外地人来玩,站在湖边上问我‘马踏湖在哪儿’?”宋述智对此很是痛心。渔船、水鸟、吆喝声形成的美妙图景,眼看着就要不在了。

但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马踏湖有了大转变。桓台县委书记贾刚说,去年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省委、省政府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打响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战。桓台在关停、搬迁湖区污染企业,全面封堵入湖河道沿线排污口基础上,关停取缔2271家“散乱污”企业,对直排企业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全面提标改造。也是在去年,桓台在淄博率先成立河湖管理机构,河管员人手一份水系图、一本工作日志,正式“上岗”,河水水质实现了24小时在线动态监测。

今年3月,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共同签发山东省第1号总河长令,这意味着省、市、县、乡各级党政一把手都必须担负起水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淄博在实行河长制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全面实行湖长制,市委书记走马上任,当上了马踏湖的湖长。

在这一系列措施之下,马踏湖的水质一天天变好,宋述智开始重操旧业。一开始时,捕到的鱼并不多,“有时候,仅够鱼鹰自己吃的,赚不了几个钱”。不过,他渐渐发现,河流入湖处、支流入干流处,人工湿地越来越多,鱼鹰捕的鱼也渐渐多了。

6月7日,桓台县环保局副局长任联洲,指着地图上的东猪龙河入湖处对记者说:“这个地方,原本要用于房地产开发。为了恢复生态,县里花了8000万元回购,建成了这处人工湿地。”现在,马踏湖周边人工湿地面积达3000多亩,深度处理后的河水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每天有25000立方米水回用马踏湖。

宋述智还看见,大片的藕田、鱼塘、虾池被退养还湖,10.2平方公里的沟叉被打通,形成大水面、大湖泊,核心湖区封闭育草——马踏湖自然保护区一直在进行生态修复工程。

在此基础上,桓台县正规划建设马踏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湿地体验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度假区。“我们的目标是,2020年孝妇河、东猪龙河、乌河等分支河流恢复历史走向,重新回到马踏湖的怀抱。”任联洲语气坚定。

在“一篙又见数线天”的沟叉里,去年以来宋述智发现了许多以前不多见的鸟类:春天有凤头麦鸡,夏天有白鹭、苍鹭,深秋时节有白骨顶、黑水鸡、夜鹭,去年冬天不仅出现了天鹅,连号称“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也来到这里。“我还见过凤头鸊鷉,这种鸟喜欢大水面,喜欢水草多的湖泊。”宋述智说。

随着马踏湖的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宋述智的“战果”也变得丰厚起来:“去年冬天,我一天就捕了上百斤鱼。”这达到了他年轻时在生产队养鱼鹰的水平。“稍大点的,一斤卖五六块钱。”今年,他还孵化了6只小鹰,微山湖周边的养鹰人听说后,以一千元一只的价格,上门求购。

然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养鱼鹰收入还是太低。宋述智已是古稀之年,这门祖上留下的技艺,还能传下去吗?他一直为此担忧。

前些日子,他的侄子从外地打工回来,告诉他这样一个想法:作为一种传承和延续,鱼鹰捕鱼一定会成为度假区吸引游客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那“这碗饭”可就好吃多了。

侄子透露出要接班的意思,宋述智笑了。

(来源:新锐大众)

新闻推荐

桓台县兰香园社区 42项事项可在社区一次办结

在桓台县兰香园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记者从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感觉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便民,干净整洁的休息区、自助服务区...

桓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桓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