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能人回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

大众日报 2018-08-30 05:02 大字

产业兴旺,需要人干;生态宜居,需要人创;乡风文明,需要人传;治理有效,需要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关键在于有一支能扎根于农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时代呼唤英雄,振兴亟待人才。新时代的桓台乡村,期待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在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

□本报记者程芃芃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田欣

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夏日的桓台县荆家镇,处处生机盎然。荆二村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后孙葡萄采摘园、陈桥村的实秆芹菜基地……各村生态农业项目结合原始景观、田园风光和乡村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这其中,名气最响的还属伊家村的淄博百萃源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每逢周末、节假日,从桓台城区、张店等地前来采摘、观景的游客络绎不绝,还有部分学校将这里作为课外实践基地,不定期将课堂搬到百萃源的田间地头。

短短几年间,伊家村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些可喜的变化还要从山东新世纪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百萃源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伊家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继俊,这个具有三重身份的领头人说起。

返乡治村,王继俊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让村民富裕起来。为了让村民长知识、开眼界,自2011年以来,王继俊先后自己出资组织党员群众共计600余人次赴北京、浙江、青岛等地参观学习。2013年9月12日,伊家村土地流转合同签约仪式在伊家村文化广场举行,这标志着该村村民固守“一亩责任田”的土地经营模式一去不复返,从此走上城乡一体化、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道路。

截至目前,百萃源已流转2100余亩土地,种植各类露天采摘果树300余亩,种植有机小麦200余亩,有机蔬菜50余亩;建设21个水果采摘大棚;栽种绿化苗木20000余棵;硬化田间主干道路10余条;流转村民闲置房屋35套,按规范优质农家乐标准统一进行了装修,用于接待游客住宿。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变化给当地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王继俊这样的先进典型还有很多,近年来,桓台县培养了一批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从2012年开始,先后2人被评为“齐鲁乡村之星”,15人被评为“淄博市乡村之星”,15人被评为“桓台乡村之星”。

留得安心更有信心

乡村振兴迫在眉睫,让青年“回归”是关键一环,马桥镇五庄村的80后女孩王坤是其中优秀的一员。

2012年,王坤从北京民族大学毕业后,从母亲手里接过一个服装加工小作坊。谁都没想到,这个外表柔弱的乖乖女,会将其扩大成有着70余名员工、年营业额达到800万元的制衣公司。

“目前我们主要做服装加工和出口,我和老公负责对外营销,母亲负责加工技术管理,员工里面既有农村妇女,也有部分残疾人。2016年,听说了鲁青基准贷的有关政策和内容,并顺利地拿到了30万元青年创业扶持贷款。”大学主修室内设计的王坤,对美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因为察觉到服饰行业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她才毅然决定接过母亲的接力棒,把这份小事业做得更好。

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桓台县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基层“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该县基层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目前,到农村自主创业或从事农业、农村技术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16人。

除了像王坤这样的返乡大学生,农村还有很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乡土人才、能工巧匠,他们靠自己的一手绝活也在农村大显身手。

韩光英是起凤镇夏六村人,从小生活在湖区,自幼就喜欢编织各种动物玩具,十七八岁时开始从事柳编工艺编织。近年来,随着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韩光英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利用湖区特有的自然资源,编织十二生肖、丹顶鹤、蝉、螳螂等工艺品。“有这点手艺,供孩子上大学是不愁了。”目前,韩光英和丈夫专职从事工艺品编织,根据商家要求,为省内外工艺品店编织各类工艺品。

让“田秀才”找到归属感

“以前搞传统农业缺农业机械、缺肥,现在搞现代农业缺的主要是人才。”记者来到桓台县茂祥农机专业合作社时,负责人荆茂祥正在查看玉米长势。他说,当前,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需要一批懂技术、愿意干的年轻人扎根农村。

今年4月份,位于田庄镇的科信合作社田间学校热闹非凡,为期4天的桓台县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第二期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县50名种粮大户参加。当天县农业局聘请了荆延东、曹长余、杨志华、田伟国等长期服务在生产一线的农业专家、农业领军人才和乡土专家作为授课教师,重点讲授病虫害综合防治、手机应用、云上智能平台、农保姆APP等科技农业知识。

“人才可以是让农村充满活力的工匠,可以是用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企业家,也可以是科研工作者,前提是必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业内专家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既要关注高精尖科技人才,又要重视具有乡土气息的“土专家”“田秀才”,要出台激励政策,让他们在田园乡村找到归属感、成就感、价值感。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已经逐渐成为桓台县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2017年,桓台县完成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0人。自承担新型职业农民项目以来累计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950余人,累计认定637人。2018年,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人,开设粮食、蔬菜两个产业,通过田间学校的培训模式,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真正开辟一条人才、智力、技术下乡的“绿色通道”,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新闻推荐

驾照被吊销 伪造驾照上高速 蛮横“驾驶员”被查处

本报讯8月13日驾驶人李某某因驾驶证被吊销期间使用伪造驾驶证开危化品运输车被淄博高速交警查处。8月13日,淄博高...

桓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桓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