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归与济南纱厂

齐鲁晚报 2018-05-28 02:34 大字

▲当年仁丰纱厂注册的“美人蜘蛛”商标极为吸睛□施永庆

1919年6月,应少年中国学会之邀,28岁的胡适博士作为“海归”代表发表演说,他以一句荷马史诗为演讲作结:“Youshallseethedifferencenowthatwearebackagain”——“请看吧,我们已经回来,未来的世界从此不同了!”历史证明了,胡适、赵元任、竺可桢、梁思成等先觉的“海归”,分别在那个变革社会中,成为各自领域的中流砥柱。在济南,也有一群“海归”,怀着实业救国的梦想,掀起了一场纺织工业的革命。

苗海南、崔士杰、马伯声、卢统之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苗海南是济南苗氏家族的代表,于1904年生于桓台县索镇。1931年,苗海南在英国皇家第六纺织学院毕业,到英国各大纺织厂参观考察,掌握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纺织技术,后任成通纱厂经理兼总工程师。崔士杰为临淄区齐都镇西古城村人。1905年、1912年先后两次东渡日本留学,获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博士学位。参加过革命军,济南惨案后替代蔡公时任山东省外交特派员与日军谈判,最终达成日军撤离山东的协议。马伯声是回族,1890年出生在泰安城内圣泉街的一户贫苦人家。作为一个“贫二代”,他传奇般地成为英国华工翻译,游历过加拿大、英国、法国,先后任职于英美烟草公司和英国永年保险公司。卢统之1902年7月出生于河北省博野县小店村,其父曾先后当选省议员和国会议员,家庭经济较好。1921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纺织系,其后在东京、长崎等地实习,有着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崔、马、卢成为仁丰纱厂的管理核心。

苗、崔、马、卢等人的西方教育背景与国际游历经历,使之意识到中国落后的原因,立下“实业救国”的宏大志愿。他们受西方学术影响极深,在济南纺织工业界,以“西方的眼光”和“科学的方法”承担起奠基与开拓的使命。事实上,他们以“挽回权利”“巩固中国经济”相号召,赢得了济南军、政、商、教育等各界人士的支持,开创了纺织工业的一代传奇。

如果细细审视,他们掌握的管理知识到今天仍值得借鉴。苗海南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其前瞻性的人才观。在他学习考察和实习期间,从日本人开办的纱厂里物色了20余名技术工人。这些人来到成通纱厂以后,均被委以重任,成为各道工序的技术骨干。

仁丰纱厂的管理有着现代企业的雏形。在工厂建设上,他们引进西方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从英、日等国购入最新式的纺纱和自动织布机械,克服了民族企业普通存在的设备落后的弱点,并在使用过程中开展小型技改项目,如在摇纱车挡板加滑铜丝,粗纱锭壳上加开斜口,使生产设备在原有基础上更上层楼。他们还引进洗染设备,形成了纺纱、织布、洗染整条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流水线对员工的生产动作有着严格的规定。仁丰纱厂通过观察和实践,推广“标准工作法”,精确去除工人的无效动作,使企业生产效率大增。据资料记载,“摇一车纱,工人自车首至车尾,来回不超过六次。若不按标准工作法在自然状态下往返,则会超过十次,以每次五步计算,摇一车纱须多走五十步路,一天按四十车纱的工作量计算,则会多走两千步,大大增加体力支出,影响企业生产。”每人每天节省两千步,以仁丰纱厂千人规模来看,一年下来节省的成本是极为庞大的。

记得十余年前,中央电视台“标王”广告战略使国内许多企业创造了瞬间崛起的神话。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仁丰纱厂早已实行广告战略。其注册的“美人蜘蛛”商标极为吸睛。蛛网中一着红艳泳装女子,大波浪发,金色蝴蝶结,螓首微侧,浅笑示人,张开白皙双臂,单脚落地,曲起右腿,引人浮想联翩。在旧中国的保守氛围中,广告的效果极为出色。

同时,在资金管理上,仁丰纱厂还引入了银行投资。曾因资金不足而陷入困境,在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时,中国银行、金城银行也投入资金100万,仁丰公司如虎添翼,发展迅猛,为商埠同业所瞩目。

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仁丰纱厂已经成为员工近千人的联合企业,其产品质量冠于全国各企业,与日资产品竞争于市场。1936年,冯玉祥将军为仁丰纱厂题写了“实业救国”四个大字,以示激励。1938年,日本侵占济南期间,吞并了包括鲁丰纱厂在内的许多民族企业,却与仁丰纱厂实行“中日合办”。合办契约规定总资金400万元,日方拨入200万元占一半股份。日方认为:“像仁丰这样的纱厂,在日本也少见。”他们看中了这只“金蛋鸡”,想要维持原状,以期给日方带来更大利益。

在实业救国的过程中,这些海归的命运也各有不同。苗海南在创办纱厂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中国革命,后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赴过毛主席的寿宴,被毛主席誉为“有用之人”;解放后,崔士杰在仁丰纱厂公私合营后,因年老退休;卢统之任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物理性能试验研究室主任,解决诸多学术上课题;马伯声创办面粉厂、工商学校、电灯厂,热心教育事业,成为济南工商业巨子。

值得一提的是,马伯声在日本战败后,举办了一个“纺织工业技术训练班”,招收本厂与社会有志青年学习纺织、染、电、铁工技术。解放后,这批学生多数被分配到上海、徐州、淄博等地从事纺织工业技术工作,成为骨干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仁丰纱厂被改为济南国棉三厂,成通纱厂为国棉四厂。发展至上世纪80年代,济南纺织局直属企业达到47家,整个纺织行业产值利税27个亿,占济南市的1/4,纺织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济南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基地之一,名列中国纺织界“沪津青”之后。

到现在为止,济南周边依旧盛产棉花,济南依旧是棉花原料的集散中心。可惜,起步于民国时期的济南纺织工业,在上世纪末期未能搭上纺织工业变革与发展的列车,导致大多数济南纺织国企走向闲置、倒闭和被吞并的末路,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思考。

新闻推荐

淄博市6月开展噪声扰民专项整治 中高考期间噪声扰民可举报

晚报讯(记者孙艳芹通讯员马毅高茜)昨日记者获悉,为给广大考生创造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保证高考、中考顺利进...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