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画将许慧玲
◤误入藕花深处136x136cm2016年作
◤春消息68x45cm2014年作
宋光辉
许慧玲,我喊她许姐,尽管不见得比我大。况且她实实在在该叫我师兄,我早于她拜在大写意花鸟画名家李波先生门下。自坦师门,绝非仰仗师傅威名,沽名钓誉。同为弟子,在近来看到慧玲的画时,我觉得更有低调再低调的必要了,她简直让我感到自己有辱师门。
我拜李波先生为师,有附庸风雅之嫌,然而仰慕之情是真。先生耳提面命,我多有醍醐灌顶之获。只是天不赋我异禀,又少恒心,辜负了先生。慧玲则不然,她认识李波先生后,我们也有了交往,最初还有一份矜持,倘若问她是画什么的,她会有些嗫喏,神态似乎要把画过的画全部撕掉。接触多了,仍旧那样,我不解。后来明白她早已苦心孤诣、处心求变,只是不张扬罢了。
她看到我的字或看到我写字,总会说,呀,写得这么好啊。这很使我自信以至于飘飘然。其时她于书法用功甚勤,还获了什么奖。
她似乎不太愿以字画示人,偶尔看到,大家不免评说,总以褒扬为主,她便显出羞涩,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这是仅见她作为女性的一面。然而她的行事和识见越来越使我仰视,其时她正做着报纸书画栏目的编辑。她处事果敢利索、义气豪爽,毫无脂粉气,说话不紧不慢,做事铿锵,节奏分明,绝不拖泥带水。
她喜着中性服装,常配以彩色丝巾点缀,于英姿勃发中恰如其分地衬出女性的妖娆,这在她变法之后的画中也许是最终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元素亦未可知。
我调整了新岗位,愈加忙碌,见到李波先生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少见慧玲了。2016年岁末,接到她的微信,是书画个展的邀请函,配以于守万、李波二老的奖掖文字和多幅新作图片,眼前一亮,画风突变,大气磅礴,铿锵有力,俨然已成大器。
倏然想到她在诸先生面前的嗫喏矜持,该是因其悟性到了升华的边缘,累年的艺术积淀和思索,让她在无数次亲睹李波先生等名家创作时,已然小心翼翼推开艺术殿堂的大门,窥探玄妙,流连忘返了。就在两三年后,画风骤变,横扫千军。当然,她横扫的是自己的千军,这让我想起“正则绣”大师吕无咎先生的艺术风格突变,毅然决然放下过去,世界反而多了维度,任意驰骋了。同样是艺术女性,慧玲定然亦是如此吧。
我因出差错过展览,获赠两本作品集。展卷捧读,有些激动,便有了一段微信往还,她依旧很谦虚。我说有好几张很贴近李老了,色彩再文一点更好。她说你说的跟李老说得一样。我说李老柔和,你的感觉还是有点硬。她说又说对了,李老说我用笔太生硬。我是瞎说,基于她定然还不及先生,找点毛病也是激她。她则信然,就完全在于她的为人笃实和谦逊自省了。她仍旧很诚恳地劝我不要放弃,她的坦诚,让我温暖。我则羡慕她的才情和毅力,总有写点什么的冲动。
慧玲出生在一个戏剧家庭,母亲是桓台县吕剧团的名角儿,这注定在她身上有着艺术的基因,其实连接她与绘画的因缘倒还不全在此。那时学生的学业远没有现在孩子紧,放了学闲逛的时间是有的,最吸引十二三岁小慧玲的,是妈妈剧团的美工“干活儿”。休息日遇上美工加班加点,她能在那托着腮看一天。我想吸引她的不仅仅是色彩,而是雄阔大气的构图,那气势那排场冥冥中与她天赋的某种气质相和共鸣。
那时的影院剧团聚集着一帮绘画高手,藏龙卧虎。南京画家朱新建做过美工,更有名的还有昆明的张晓刚和毛旭辉。新片广告、舞台布景,还没有电脑喷绘写真之类。巨幅的海报、布景,都是美工登着梯子、踩着马杌上上下下手工画出来的。那些海报在色彩单调的城市背景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它的招引下,许多人走进了影剧院,许多人则拿起了画笔。
我想,慧玲在集聚了几十年后画风突变,得益于李波先生的提携是真,巨幅海报的张力和震撼也无疑是埋藏在心中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也许每个人都有艺术的天赋,只是苍天眷顾和机缘阴差阳错罢了,而她童心未泯之时便有心驰神往的天地,慧玲画途,何其幸也!
因为这份神往,父亲引领小慧玲拜在如今声望愈显的人物画名家于守万先生门下。不几年,慧玲参加工作也到了桓台县文化馆,与于守万先生成了“同事”,朝夕聆训,绘事后素,艺事渐进,慧玲追随于守万先生开始了她的绘画之旅。于守万先生速写堪称一绝,慧玲即从速写入手得其真传获益良多,进而画人物、静物,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在地方画坛崭露头角。她沉浸在工笔画静谧的世界,工笔的细勾慢捻消磨着她的天性?我们无从知道,也无从知道她的内心是否矛盾纠结,更无从知道巨幅电影海报的雄阔大气掀起的涟漪是否依然搅动心绪。
于守万先生是很随和的,豪爽无忌、乐天豁达的性格赋予了笔下的人物,仿佛皆是自我写照。如此个性,对后学是毫不保留的,我与先生接触已感获益良多,何况慧玲。在于守万先生悉心指引下,慧玲的速写进步神速,作品频频获奖。
她深谙为艺兼容并蓄,在美术学院进修学习时对年画发生了浓厚兴趣。淄博毗邻的潍坊杨家埠是享誉世界的年画之乡,媲美天津的杨柳青。种类繁多,精彩纷呈,许慧玲逡巡其间,朝夕揣摩。也许是无意,也许是尽出于喜欢,尽管她在形式上仍然脱不掉工笔的细腻唯美以及总想把题材二次锁进诸如花瓶之类的静物中的形式构成。这种形式构成的惯性仍然在无形中掣肘束缚,但她毕竟从一味的静谧恬淡向粗犷豪放走出了一步,这与她的天性似乎稍稍有些吻合了,尚有于守万先生这样的名家导引,慧玲画途,何其幸也!
经朋友引荐,慧玲又拜齐辛民先生为师。齐辛民先生是独具风格、享誉国内的大写意花鸟画名家,其暴风骤雨般的线条聚集兼油画赋彩般的纵横涂抹,异军突起、独领风骚。齐辛民先生作品的浑厚雄强、苍茫朴拙,从审美意识自觉层面对慧玲在形式上逐渐松绑具有重要的刺激作用。慧玲企慕,面对齐辛民先生作品那种旋风跌宕的气势,唤起得是内心的狂野和躁动,只是长期沉浸于工笔的那份安逸与闲适,尽管已经初步完成与年画粗犷豪放的对接,但没有岁月的积累和求变的焦虑是难以打破的。不久,一种新的审美意境开始明确进入她的取舍范畴——求拙,这开始向她多年积习成规的纤巧清丽挥手道别,然而在粗犷野逸还未得门径时,求拙似乎早了些。值得庆幸的是,她从齐辛民先生这里复又找到了巨幅电影海报的雄阔大气,这种意境在沉寂了多年后重新唤起了心中的涟漪。慧玲亦与齐夫人秋萍女士交好,近水楼台,时时请益于齐先生,写生、创作,频得齐辛民先生指点提携,慧玲画途,何其幸也!
在她的年画画得有滋有味的时候,工作调动到了报社。大概由于工作的需要,画起了漫画。尽管她不是特别幽默且愤世嫉俗,漫画的简约和夸张无形中逼迫她进一步思辨取舍和对形式的松绑。那种夸张对于惯于写实的笔触带来的是扭曲变形的痛楚,好在这种痛楚不至于毙命,反而绝地再生,在对繁缛的过去大卸八块中深悟简约的妙处了。
在陆续发表了三百来幅漫画后,慧玲认识了崇拜已久的李波先生。她亲眼目睹李波先生创作难以计数,大到近百尺的巨幅,小到扇面,章法构图、笔墨挥运、皴染敷色、题款盖印,了然于胸。也就是在这耳濡目染中,她的意识完全松绑了,心理经过了巨大的调整,毅然决定开始走大写意花鸟画之路。一切走过的路,坦荡也罢,崎岖也罢,都在练就脚力,终于看到,山就在那里。
如果说于守万先生以飘逸洒脱、尽显性情取胜,齐辛民先生以大开大合、泼辣纵横取胜,那么李波先生始终以巧拙互生、文气雅致取胜。纵观李波先生各个时期的作品,一股书卷之气始终游弋期间,尤其近几年的作品,他对藏巧露拙、以文抑野、将生代熟、化繁为简、计白当黑的挥运已然如影随形、如火纯青。文无第一,艺有高下,这是个有趣的命题。中国书画是非常讲究气息的,这种气的概念完全是哲学意义上的,可谓玄之又玄。古人拈出一个词——书卷气,尽管加了个定语,也是只能意会而难以言说的。我倒是想到了慧玲铿锵韵律中的那份妖娆,假以时日,也许就是她特有的书卷气吧,分明已初见端倪。
看似必然的工作环境的变化引发了看似偶然的艺术形式的跟进调整,这绝非偶然。工笔画的娴静,到年画的稚拙,再到漫画的俏皮,再到大写意的野逸,期间似乎少了个环节——兼工带写,所以说慧玲聪慧,她的线条从流美到朴质,再到稍感老辣,是完全符合艺术规律在个体审美渐进中的嬗变轨迹的。在线条的理解把握到了瓜熟自落的时节,艺术感觉已经不仅仅是依靠稍纵即逝的灵感了。
因此,在师从李波先生时,她没有“一步到位”。在研读八大、徐渭、吴昌硕、齐白石的同时,从李波先生五十多岁时的作品开始了意会手摩。李波先生六十岁前的作品颇受画界和收藏界追捧,相当有“商品性”,原因不外两条:一是章法满,(这无所谓好与不好,只是他后来的求简,是需要我们从审美角度深思的。)藏家觉得值。二是画面相对具象,(这也无所谓好与不好,同样,他后来的抽象,更需要我们从审美角度深思。)工稳处颇见细腻,藏家觉得不“糊弄人”。这是见仁见智的事,艺术品混迹为商品,其厄运可想而知。其后李波先生几乎七八年就有大的变法,慧玲如果直入近期作品,理解上和笔墨上都还不及,难免捉襟见肘。
她蛰伏了近三年,父母年高多病,在照顾好老人的同时,几乎把所有时间倾注在画上。临摹、创作,量大惊人,何以至此?如此深厚的积淀和多年来的手摩心追,使她在义无反顾走入大写意花鸟世界时得心应手,愈画愈勇,愈画愈猛,感觉良好,我想她一定是透过岁月看到了自己少年时那双眼睛里的光芒。
李波先生话不多,性子急,往往表情先于语言,而对于慧玲的请益,有问必答,问一答三,且时时催促慧玲用功,看到慧玲的进步心下甚慰,也时时嘱咐不要长时间临摹他的作品,还是多临习古人大家经典之作。有李波先生如此器重厚爱,慧玲画途,何其幸也!
慧玲终于实现华丽转身,可喜可贺,然而她的路还远。作品有不足,前述色彩稍欠文气、线条稍显生硬,并无大碍。抓造型对她来说非常容易,我想主要问题还是线条的质感,还是书法问题。“书画同源”在写意画中着重指的是线条的质感,石涛话语录的“一画论”,无论从儒释道还是其它角度解读得再高深,行诸于笔端展现于纸上的无非还是线条的质感及线条的丰富变化问题。她的书法很好,前几年曾着力于雄浑大气的《裴将军碑》,在字与画的有机结合上还需用力。多幅作品布设的篱笆墙,也是极见功力的地方,没有相当的篆隶书功底,这横竖不齐的几条线是很容易暴露功力不逮的,如果习书兼及篆隶,行笔疾而不佻、停而不滞,则画境会急速提升。上乘的文人画,诗书画印互为表里,缺一不可,欣闻慧玲已经开始攻篆刻了。文学、哲学、美学修养表现在画面的精神气格是重中之重,写意的意全在画面整体的精气神上,所谓文人画的格亦在于此。工夫在画外,八大、石涛、徐渭们高就高在这里。依慧玲天赋,倒也不难,聚力推进离自立风骨为期不远,依然大将,如此,则堪称大师了。
艺术批评是批评者对被批评者的审美诉求,人无完人,艺无止境,美无止境,慧玲够努力了,成绩也够大了,“诗书画印齐步,翰墨文章同攀。”我们还是期望她更好更圆满,因为她一定会更好更圆满。
铿锵画将,慧玲固然,非为溢美,作如是观。
时在丁酉三月十五寅生于观云楼南窗。
(作者系淄博市技师学院系主任。)
许慧玲简介
许慧玲,1966年生于桓台,1987年进修于山东艺术学院师范系,199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淄博市九届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淄博市委艺术委员会副主委,淄博美协主席团成员,淄博晚报美术编辑。
作品参展:1989年《闹元宵》入选山东省“庆祝建国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1990年《母与子》获首届山东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三等奖;1991年《普天同庆》获山东省“庆祝建党七十周年”优秀奖;1999年《花鸟组画》获“淄博市第十一届职工美术书法展”一等奖;2001年《竞自由》获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优秀奖;2004年《春晖》、2006年《花开时节》分别获交通部书画展一等奖;2006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2008年至2010年在淄博晚报刊发时评漫画300余幅,2016年《青州花卉博览月》入选“希望的田野一2016全国年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新闻推荐
1、张店区市民来电反映,洪沟路锦泰苑小区西侧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音扰民,要求处理。(责任落实单位:张店区政府责任人:区长王金栋)2、淄川区市民来电反映,杨寨镇牛家村西侧国良陶瓷厂无...
桓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桓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