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项目助力淄博现代畜牧业
桓台县优质遗传资源——马踏湖鸭,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常年蛋鸭存养量达25万只。淄川区特色优势畜牧产业之一——生猪,存栏11.3万头。淄川区特色优势畜牧产业之一——蛋鸡,存栏117万只。□本报记者王克鹏通讯员毕思博
日前,记者从市畜牧兽医局获悉,省畜牧兽医局、省财政厅联合发出通知,对山东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平台建设试点项目作出安排部署。淄博市经过努力争取,桓台县、淄川区凭借地方品种资源和特色畜牧业等优势分别赢得了高效特色畜牧业示范县项目、绿色畜牧业示范县项目两个试点项目,分别获省财政专项资金530万元、660万元。两个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
山东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平台建设试点项目,旨在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山东畜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构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三产融合、结构优化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要素集约化、技术标准化、服务专业化、装备现代化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主体多元、规模适度、组织完善、品牌引领的“现代畜牧业经营体系”,促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良种覆盖率、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率和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带动全省畜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在资金保障上,省畜牧、财政部门将通过开展涉牧资金管理改革试点,搭建畜牧业发展资金平台,整合相关涉牧资金,投入试点项目建设,以问题为导向,集中财力精准发力,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并通过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引导养殖企业和社会资本扩大投资,加快产业聚集,培植优势产业,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其中,20%以上财政资金结合项目用于行业扶贫。
“淄博市成功争取到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平台建设试点两大项目,靠的是特色优势和产业实力。”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张连波告诉记者:“这次项目县(市)建设项目采取‘差额上报、专家评审、择优确定\’的方式确定,项目完成后由省组织专家进行验收考评。所以,我们不仅要努力争取到项目,更要确保把项目建设好……”
紧扣“高效生态特色”创优势
淄博市是百年工业城市,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相对较低,特别在畜牧业发展上,受场地、空间等诸多客观因素制约。尽管如此,近年来淄博畜牧业一直在全省占据重要位置,在全市农民增收中的贡献日益突出,并为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重要保障。据统计,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来自畜牧业。现代畜牧业发展何以如此强劲?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建设,近5年来,淄博市先后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5亿元,带动社会资金20多亿元,实现畜牧业提档升级。”张连波局长同时谈了这样的理念:发展畜牧业不能单纯地拼总量。特别对淄博来说,要扬长避短,发挥地方品种优势,着力在“名、优、稀、新”上下功夫,在质量效益上做文章,这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人们常说,搞畜牧养殖风险较大,如近年来部分畜禽产品价格波动很大,分析其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看涨,就一哄而上;市场看跌,就抓紧紧缩,甚至处理母猪、清空鸡舍、杀牛、倒奶,这就是只盯着总量规模、盲目跟风的恶果。”他告诉记者,“国家为什么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实现产业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型转变,扩大有效供给。”
近年来,全市畜牧部门紧紧围绕“高效、生态、特色”畜牧业主题,按照“地方畜禽保特色、引进品种保优势、优良品种扩规模、良法配套增效益”这一思路,坚持把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开发、特种养殖作为发展重点,积极转变生产方式,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提升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强力推进高效特色畜牧业和绿色畜牧业发展,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淄博市畜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布局更加合理,产品档次大幅提高,名优新畜产品不断涌现,形成了现代畜牧业板块优势,并叫响了山东黑牛、马踏湖鸭、沂蒙黑山羊、齐御黑猪、淄川红山羊及得益乳业、清梅居、国梁烤鸡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大品牌、新品牌。
淄博市畜牧业项目建设成效斐然、特色彰显、亮点纷呈。沂源、高青连续列入高效特色畜牧业示范县项目,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考评验收名列前茅;高青县被中国畜牧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黑牛城”,建成了占地2000亩国内最大的黑牛农业循环产业园。以齐御黑猪、周村豪艺等为代表的标准化生猪基地不断壮大,开展了齐御黑猪地方良种4个配套品系培育,建成了淄博豪艺原种猪场,并通过国家一级种猪场验收,年提供优质种猪5000头,填补了淄博市一级种猪场空白。桓台马踏湖鸭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南部山区依托优质蜜源和林果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和绿色蜂产业,全市蜜蜂已达万群,其中华蜜蜂已到4000群,成为全省最大的保种基地。沂蒙黑山羊作为省级地方品种资源,存栏达42.5万只,发展专业养殖场(户)220个,带动农户800余家,“沂蒙黑山羊”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在淄川区,以淄川东成藏香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形成了山东省最大的藏香猪养殖基地,存栏藏香猪6000余头;以淄博晟丰牧业、淄博泰林养殖场为龙头的特种野猪养殖基地现存栏特种野猪10000余头……
特别是今年以来,淄博市共组织申报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14个,争取中央资金1620万元;现代农业生产资金特色畜牧业项目2个,争取项目经费800万元;完成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延伸绩效管理工作;组织申报了2015年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6个,完成了5家企业现代畜牧业发展子基金投资项目备选库申报工作;开展了省级、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创建,申报创建省级以上合作示范社18家。全市共申报争取扶持资金2600多万元,畜牧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为统筹淄博市生态、特色、高效畜牧业发展,针对桓台县高效特色畜牧业、淄川区绿色畜牧业两个示范县项目建设,淄博市正按照省里的统一政策要求组织实施,围绕省级畜牧业发展资金平台,统筹整合本级安排的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规模效益,把整合平台打造成政策“洼地”,并积极创新投入方式,更多地采取融资增信、贷款担保、产业基金等市场化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平台建设。同时,市畜牧兽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强化督导服务,督促试点县做好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严格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和绩效考评。
毋庸讳言,多少年来,养殖业污染一直是全国普遍存在的大问题,养殖场排出的水污染了附近的土地,不能种植庄稼;周围的空气臭气醺天,气味难闻,令人退避三舍。特别淄博市作为组团式城市,城中有乡、乡中有城,且城乡很近,养殖异味随风快速扩散,大老远都能闻到。为此,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提出了7大类空气异味治理任务,其中之一就是畜禽养殖异味。
“畜禽养殖异味是多年普遍存在的‘老大难\’,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路就在于源头治理。”张连波局长告诉记者。近年来,淄博市大力推广能繁母猪饲料发酵湿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实用技术,推行种养结合、生态种养、发酵床养殖、秸秆青贮、沼气发电等循环畜牧业生态环保模式,广泛运用资源循环利用和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在全省率先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为加强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淄博市加快完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实现畜禽养殖与环境容量相匹配,全市规模养殖场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0%以上。全省发酵饲料湿喂技术推广现场会在淄博市召开。
市畜牧部门在“走出去”考察取经的基础上,按照“生物发酵”这一原理,共推出了八大生物技术措施,根据饲养品类不同,在技术上分类施策。在总体措施上,大力推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清洁化生产和生态化养殖技术体,充分利用生物发酵技术,推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低成本”治理方式,粪肥还田就近消纳。淄博市于去年运用生物技术成功进行了养殖场除味试点,今年在全市推广实施,通过两年左右集中治理,使区域内养殖业整体达到“零排放”。
面对畜牧养殖场的环保压力,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减量增值、循环利用、升级转变迫在眉睫。此次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平台建设项目,为畜牧养殖环境和异味整治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
畜牧产业扶贫,是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平台建设项目扶持的又一重点内容。记者了解到,淄川区将安排专项产业扶贫资金132万元,由7个养殖场与3个镇的66个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通过入股分红、合同用工等方式帮扶贫困人口110人。桓台县确定了61户贫困户,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合同,每个项目实施主体单位每年无偿提供200只鸭,并通过结对帮扶、资金支持、技术服务、订单收购、合同用工等方式,带动贫困人员脱贫。
桓台:马踏湖鸭特色顶呱呱
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对人类长期赖以生存的食物安全,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作用不可估量。
近年来,桓台县坚持以建设现代畜牧业强县为目标,以推进高效生态畜牧业为主线,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不断优化畜禽结构,高效特色畜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全县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数量分别达到5家、13家和15家,居全市首位;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比重分别达到92%和82%。
桓台马踏湖鸭是在马踏湖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生产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的优质遗传资源,具有体型小、适应性强、产蛋多、青壳蛋率高等优良遗传特性。
市及桓台县高度重视马踏湖鸭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拨专款支持畜牧部门深入挖掘,申报国家级遗传资源。2015年4月1日,马踏湖鸭遗传资源品种保护项目通过农业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评审,正式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目前,全国共有159个优良地方畜禽被确定为国家级遗传资源保护品种,马踏湖鸭是淄博市第一个列入国家名录的地方畜禽品种,填补了淄博市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上的空白。
为了防止出现品种退化、优良特性弱化等问题,桓台县专门建立了马踏湖鸭保种场,保留马踏湖鸭的原始特性。去年,桓台县新建、改建孵化厅5处,生产雏鸭超过165万只,年孵化能力450万枚,外调种蛋150余万枚。随着种群不断壮大,马踏湖鸭作为淄博乃至全省、全国特色养殖的新支点、新亮点,已发展成为桓台县兴牧富民的重要支柱产业。截止到2015年底,桓台县马踏湖鸭总饲养量达到165万只,常年蛋鸭存养量达到25万只,马踏湖区每年销往全国各地的青年鸭达130余万只。
记者了解到,桓台县在推进马踏湖鸭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中,还有诸多困难,特别是投入不足与融资难等问题,粪便污染严重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制约了马踏湖鸭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马踏湖鸭成功列为国家级遗传资源,得益于上级畜牧部门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省、市畜牧兽医局负责同志多次亲自协调、调度工作进展,并在对外联系上多方牵线搭桥、联系权威专家。”桓台县畜牧兽医局局长张胜刚告诉记者,“马踏湖鸭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也为省高效畜牧业示范县项目落户桓台奠定了基础、创造了优势。该项目必将极大地促进马踏湖鸭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桓台县高效特色畜牧业示范县项目建设单位包括桓台县力腾马踏湖鸭原种场等11家,总投资747.3万元,其中申请省级扶持资金53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主要用于马踏湖鸭原种场、繁育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及生态养殖模式、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示范与推广及行业扶贫工作。
——经济效益。项目完成后,建成完善马踏湖鸭原种场1处,繁育场10处,存栏规模达到3万只,年产种蛋700万余枚。马踏湖鸭常年存栏量达到30余万只,加工销售鸭蛋500万公斤,实现产值7500万元。具体分析,桓台县力腾马踏湖鸭原种场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马踏湖种鸭蛋45万枚,按照每枚种鸭蛋效益0.8元计算,年可产生经济效益36万元;桓台县荆家镇刘焕云养殖场等10处繁育场每年向社会提供马踏湖鸭种鸭260万只,按照每只种鸭效益30元计算,年可产生经济效益7800万元。同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养殖布局更加合理。
——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使全县地方特色畜禽种质资源保种选育及利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桓台县力腾马踏湖鸭保种场建设为标准化种鸭场,选育出马踏湖鸭高产品系;建立健全技术推广和支撑体系、监测体系、繁育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品种繁育技术、饲喂管理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县范围内数据信息共享;直接惠及农户200余户,示范带动全县近90个村、2000个农户从事马踏湖鸭特色产业,从事鸭蛋加工或销售的业户100余个,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健全服务体系,提高马踏湖鸭鸭场标准化建设水平,粪污得到无害化处理,降低饲料消耗、兽药制品的投入,增加养殖综合效益,减少浪费,减少污染。
桓台县将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利用3-5年时间,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蛋鸭繁育基地,形成养殖、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在全国叫响马踏湖鸭品牌,创造淄博特色养殖新优势。
淄川:绿色养殖项目亮点多
生态绿色畜牧业追求的是资源、环境、人口、技术等因素与畜牧业协调发展,对于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淄川区以生猪、家禽、肉羊及特色养殖产业为主,主要优势产业生猪存栏11.3万头,蛋鸡存栏117万只,畜产品总产量4.06万吨。2015年,全区畜牧业产值实现9.1亿元,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彰显。近年来,淄川区围绕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绿色畜牧业,不断加大饲料发酵湿喂、发酵床、生物除臭等技术推广力度,全区采用湿喂技术场家达12家,集约化繁育母猪饲料发酵湿喂技术项目顺利通过省验收并获得特别优秀等次;通过新技术培训,由淄川岭子胜祥养殖场等3家养殖企业开展了污水处理和有机肥生产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即将全面推广。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由区政府对畜禽污染治理场户给予财政补贴,投资120万元对已治理的规模场实施了畜禽异味治理提升工程。特别是通过抓典型、实施项目带动,116家不同规模的养殖场进行了设施设备改造。
全市畜禽养殖空气异味整治现场会在淄川举行。记者来到淄川岭子胜祥养猪场,圈舍内外干净整洁,竟然闻不到粪臭味。在淄川云岭养鸡场,饲养员高兴地对记者说:“这里也是全市畜禽养殖空气异味整治试点之一,搞的是微生物发酵除味试验。现在场内的气味已明显好转。到鸡舍捡蛋,再也没有那种刺鼻、刺眼睛要流泪的感觉了,鸡蛋表面还有股清香味呢!。”
淄川区发展绿色畜牧业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除土地资源紧缺、个别地方土地规划不科学因素外,资金和技术成了最大难题。
淄川区畜牧兽医局负责人表示,“省绿色畜牧业示范县项目落户淄川,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对于化解资金和技术难题是极大的促进。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确保7个规模养殖场(区)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落实到位,标准化场改建到位,有机肥生产落实到位。”
淄川区绿色畜牧业示范县建设项目,涵盖淄川正业畜牧养殖场等7个规模养殖场,项目总投资1128万元,其中省财政专项资金660万元,主要用于强化基建、购置设备、推广技术等,进一步提升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完善标准化养殖基础设施设备,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有效解决畜禽产业治污难、增收难的问题。项目建成后,7个规模场将成为淄川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示范场。
——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完成后,淄川畜牧业每年将新增直接经济效益650万元以上。全区规模场信息化生产程度更高,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90%,生猪出栏年可增加3500头以上,生猪良种率达到100%,梅花鹿存栏增加400余头,年生产加工优质有机肥超过5000吨,增加直接经济效益分别达200万元、188万元和100万元;蛋鸡存栏增加3.2万只,减少人工1800个工日,增效节本83万元;另外,生态绿色循环畜牧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和附加效益可达50万元以上。
——社会效益。通过对猪场的标准化改造,动物产品质量明显增强,并实现全部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程度更高;蛋鸡养殖场实现密闭式全自动现代化生产,充分节省人力、物力和用水量,减少污染及蛋鸡疫病发生。
——生态效益。养殖场内的粪污通过沉淀池、堆积发酵、干粪堆放池等设施综合防护,实现粪污有效处理、分离回收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料。“畜—粪—果”、“禽—粪—饲料(有机肥料)”、“畜禽粪便—沼—菜”等农牧结合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提升畜牧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有效解决农村能源难、防疫难、治污难、增收难等问题,养殖户收入将提高7个百分点,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记者从淄川区罗村镇晔圣养殖场了解到,多年来,该场大力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作为示范场承担畜牧业技术推广任务,在当地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由于条件限制,特别是基础建设投入较大,又缺乏先进的饲养和管理技术,目前粪污处理仍然是传统方式,亟需建设零污染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现在有了省里的这个好项目,资金有保障,再加上畜牧部门跟踪技术指导和服务,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养殖场负责人崔长波高兴地告诉记者。
淄川区将通过绿色畜牧业示范县项目建设和示范带动,在2020年实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比例100%,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90%以上,污水处理利用率60%以上,排放的畜禽粪污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控制指标,种养相对平衡、农牧共生互动、生态良好循环的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养殖业与全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自推广微贷技术以来,桓台农商银行坚持创新微贷产品,不断完善优化微贷技术、推动微贷业务稳健发展。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贷款184笔,金额2476.5万元,2016年新增贷款118笔,金额1746.5万元,贷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