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索镇:文化建设“德润民心” □本报记者 王玉芬 赵希翔 通讯员 宋立鸿 王炳琪

淄博日报 2016-09-20 00:00 大字

今年以来,在桓台县索镇各村主要街道的墙面上悄然增加了“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墙绘,与之相呼应的是“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张贴着村里道德先进个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学习身边好人,感受正能量熏陶。这是索镇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剪影。

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文化是群众的精神家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当今,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索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审时度势达成共识。

引领民心打造三种文化

索镇地处县城驻地,共有45个村,其中城中村11个,流动人口多,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思想理念呈现多元化。该镇立足本地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涵,打造以勤政廉政、执政为民、务实创新为内容的“德政文化”;以向美向善、诚实守信、昂扬向上为内容的“尚德文化”;以文明进步、团结合作、包容达观为内容的“和谐文化”。

镇党委政府抓班子带队伍,率先垂范,深化务实清廉之风。为更好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今年以来开展了“民情大走访”活动,镇主要领导带头进村入户,机关干部纷纷沉到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靓丽的风景线。今年7月,义和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军和两名村民到博兴办事,路过曹王村时,不顾危险成功救起一名落水青年。“不管身在何处,都要想到咱是党员,咱是索镇人。”他说。

“无论我在哪里,都会遵守公共秩序,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这是索镇群众家喻户晓的文明公约。为提升群众文明素养,该镇去年4月以来,开展了“从我做起,做文明索镇人”主题活动,通过公示栏、宣传展板、微信等进行深入宣传,使文明公约化作群众的自觉行动。

文化搭台唱响主旋律

文化活动是重要的群众工作,该镇发挥优势,文化搭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镇党委政府自今年以来,对原有的民间文艺团队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两支镇中心文艺团队,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常年深入全镇各村巡回演出,每个村都有自编自演的节目,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该镇全年计划演出300场,目前已演出210余场,演出内容格调高雅、积极向上,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等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文明新风、好人好事等内容的节目贯穿其中,唱响了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文化搭台,宣传开道,有力地促进了中心工作的开展。该镇率先在全县开展了红白公事移风易俗,一元“份子钱”坚持30年的小辛村被传为文明佳话。通过政府的推动和引领,由党员干部从点滴做起,带头传播正能量,目前全镇45个村统一标准,红白公事份子钱不超50元。各村每年两次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崇德向上、孝敬老人成为文明新风。

旱厕改造是福泽民众的工程,“政府带领我们过上好日子啦!”村民们说。改造一户旱厕需要1100元左右,作为民心工程,全部由各级政府补贴,百姓不用花一分钱。目前,该镇已整建制完成旱厕改造工程,11400余农户用上了无害化水冲式厕所。近期镇政府又出资29万余元,为村民进行每年一次的免费改厕清理,文明生活使百姓深深受益。

阵地建设 植根先进文化

每天晚饭后,于家磨村的群众都会来到村里“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学习知识,查阅信息。这一新生事物利用卫星网络阅读电子图书、杂志,内容更新快,信息量大,把无限容量的最新信息资料送到了群众眼前。

该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以文化大院、文体广场、文化学校、农村书屋四大文化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力度,今年在已经完成花园村、前毕村等10个村文化大院提升改造工作基础上,下半年将再提升改造10个文化大院,部分村还安装了LED大屏幕,配备了齐全的文体设施。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电子书屋、休闲文化公园,创新“党旗飘扬”、“农民运动会”等载体,使文化建设有舞台、有阵地、有网络。

“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文化建设也要同步,这样幸福生活才能万年长。”于家磨村两委成员高爱清说。

新闻推荐

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推进学习教育深入开展,11月9日,淄博市召开了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