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机井,通电了
□本报记者王奇通讯员崔磊
村民只需一按开关,在动力电的带动下,清澈的井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广袤的农田,这是高青县正里村农田机井通电后的一个场景。自去年3月份,国网淄博供电公司以彻底解决农民抗旱用电难题,着力改善农村电力配套设备,保证农业生产可靠供电为目标,实施了机井通电工程,历时1年时间,全市六区、三县1.3万眼机井通电任务圆满完成,从根子上解决了农业排灌用电难题。
解决农灌用电薄弱问题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地,往年灌溉高峰期,因为电不够用,村里的机井只能开一部分,俺们都是天不亮就过来排队。”临淄区齐陵镇聂仙村村民回忆原先灌溉时的场景。
“长期以来,淄博市电力机井配电设施多为客户自管,受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维护不到位、电压质量差等因素影响,农灌用电基础非常薄弱。”国网淄博供电公司总经理李建鹏介绍说,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供电半径过长、变压器过载,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电不够用。
临淄区齐陵镇聂仙村拥有灌溉农田约1700亩,农灌机井在60多眼,原先电力机井配电设施为村委自管,因缺少长远规划,整个区域内的变电容量仅为200千伏安,到了灌溉高峰期,村里的60眼机井只能开三分之二,造成村民不得不排队灌溉。
“实施机井通电工程,通过新建线路、新上变压器,能够提升农灌用电的质量,解决农灌用电薄弱问题。”李建鹏表示。这次改造,聂仙村新上了1台100千伏安的配变,增加了变电增容,同时,新建0.7千米的0.4千伏电缆线路,将排灌台区的供电半径由原先1037米缩短至了200米,村里的60眼机井全部实现了通电,农灌用电质量提高了,村民随时都可以灌溉,解决了排队灌溉的尴尬。
方便实惠送到了村民心坎里
“现在农灌用电条件好了,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又回到了村子,重新在地里种上了农作物。”经济开发区固玄店村村主任裴海军谈起了机井通电后村子发生的新变化。
固玄店原先电压质量差,部分村民使用柴油机抽水灌溉。这次改造,村子新上了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并且新建了2.2千米的0.4千伏线路,村子里30眼机井全部通上了电,浇地变得方便了、成本也降低了,荒了的庄稼地又重新恢复了生机。裴海军在现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民靠柴油机抽水抗旱,每小时约耗油1公斤、约耗费5块5毛钱;机井通电后,用电抽水每小时只需1块钱,成本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这真是把方便实惠送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里去了。”
“机井通电工程实施的目的就是通过输送高质量的电,提高农民的灌溉效率,节约灌溉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的增收、增效。”国网淄博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宋士锋表示,工程意义重大,施工责任也就变得越重,因此我们注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两手抓,确保工程能够快速落地见效。
在保证工程进度上,国网淄博供电公司与各区县逐一签订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战略合作协议,并采取了周例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推进。在保证工程质量上,该公司制作了配农网工艺标准口袋书,通过打造“机井通电示范工程”对工程模板化推进,并借助“一中心,六站点”,实施工厂化装配、机械化施工,按照“安全可靠、方便适用、标准统一、覆盖面广、提高效率、注重环保、节约资源、降低造价”的原则,严格执行典设工艺标准,确保全部工程一次成优。
截至目前,全市1.3万眼机井已全部实现通电,共新建及改造10千伏配变台区1884个,容量为17.81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332.28千米,新建及改造0.4千伏线路2302.19千米,真正实现了灌溉用电到井口。
新闻推荐
实施多样化课程,育全面、个性发展之才 ——高青县实验小学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侧记
心随舞动。同心大阅读。器乐进课堂。翩跹诗社演出。本报记者陈伟通讯员霍秀芹课程作为核心手段与途径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有怎样的课程,就会...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