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次难忘的聚会

淄博晚报 2016-10-21 00:00 大字

2016年9月26日,晚7点,像往常一样,我准时打开电视,与老伴一起看《新闻联播》。一条条新闻跃入眼帘,忽然屏幕上出现了一位老红军的影像:“今年104岁的王定国是目前健在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她的经历,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艰辛历程的见证,是党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讴歌。……”在老红军王定国的家中,应记者之邀,王定国老人提笔写下了“长征万岁”四个大字……

看着这动人的画面,听着这生动的介绍,不由地使我想起了17年前与王老一次难忘的聚会,看完《新闻联播》,我急忙找出当年与王老在一起照的照片,脑海中浮现出当时的情景……

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政主权,这是继香港回归后的又一历史盛事。为此,3月24日,《炎黄百子诗词书画集》编委会、全国文联在京召开征集作品座谈会。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应邀出席。

会议在澳门厅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全国文联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高占祥,老红军、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定国,中国教育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书记张承先等领导、专家、学者、书画名流百余人。

会议由全国文联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罗扬主持。首先,高占祥讲了这次会议的主旨、意义和要求。他说,这次座谈会主要是征集大家的精品力作,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在《香港回归——炎黄子孙诗词书画集》的基础上,把《澳门回归——炎黄子孙诗词书画集》搞得更好,更满意,更出色。然后,《炎黄子孙诗词书画集》总编辑、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繆力发言,她说:诗言志、词咏兴、书表意、画抒情。运用这样的艺术形式歌颂澳门回归这一伟大盛事,既让人领略诗词书画的艺术魅力,又能使人不忘那段屈辱历史,感受沧桑巨变,是一件可谓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的好事美事,恳切邀请与会诸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书画名流奉献佳作。接着坐在主席台上的老红军王定国站起来发言,她身材不高,康健有力,精神矍铄,面色红润,声音洪亮。她说:我们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怕流血牺牲,为的是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香港、澳门回归了,我感到非常高兴,非常欣慰。我琢磨了两句话,表达我的喜悦之情:千花百卉芙蓉盛,国泰民安万事祥,请教诸位大家,如果可以,我将书写出来。她的话音一落,与会者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后,大家相继发言,我也将填的《满江红·欢庆澳门回归》读出来,请教诸位大家。其词是:九九回归,沧桑变、中华奋起。山河舞、举国同庆,港澳挺立。昨日欢呼香港回,今朝澳门更亮丽。扫屈辱、装点锦河山,同心曲。明嘉靖,葡人秘,壕镜辱,哭离去。四百年太久,励精图治。几代英雄酬大业,神州一统垂青史。勿忘昨、须自强峥嵘,顶天地。

很快座谈会进入第二阶段,高占祥率领诸位书画家在早已布置好的书案前,挥洒笔墨,有的观赏,有的交谈,整个会场洋溢着浓浓的兴奋、喜悦、丹青笔墨之情……

我将自己填的词书写出来后,就赶忙来到张承先书记的面前,拱手向他老人家致意。他认出了我,站起来握着我的手,我看时年84岁的张老依然胖胖的,红光满面,精神很好,便说:“张老,又见面了,看到您身体很好,非常高兴。”他说:“听家乡的人来京说,你们的学院更改校名后发展得很好很快,特别是聘请了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姚福生院士任院长后,吸引了众多人才,创造了优异的成绩。我听了之后,非常欣慰。”“谢谢张老的关心,学校之所以有所发展和进步,全靠领导的关爱和同志们的努力。”

张老,淄博市高青县人氏,红军时期参加革命,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党派遣任国民党山东省第六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秘书,后任中共鲁西北特委书记、冀鲁豫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国家科委副主任、教育部党组书记等职,还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中纪委委员,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0年5月3日,我到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任党委书记不久,为更改校名,赴京曾去找张老咨询。我校校友、时任高青县委书记的王致臣,闻讯欣然与我前往。张老的家就在国家教委的门前一座四合院里,因为致臣书记与张老熟悉,听我们进院,张老与他的老伴在屋门口迎接我们。我看到张老和老伴和蔼可亲,屋里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感到十分温暖。落座后,我向张老汇报了我校的情况和师生员工对更改校名的急切心情,他说:“全国13处农机高校,只有你们独此一家未更改名了。看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你们学院也名不副实了,不更改有碍于学校的发展。既然省政府业已提出意见,国家教委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你们的诉求。好吧,我打电话给你们联系一下教委有关部门。”马上,张老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出去,并且接连要了几个。张老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时至今日,依旧充满感激之情……

张老打断我的思绪,从提包里拿出他写的书法来,张罗着要悬挂在展板上,我急忙接过来,帮他悬挂起来,只见一幅苍劲有力的字画展现在我们面前,随即张老指着上面的字念道:“香港回归又澳门,台湾归来炎黄心。仰息美日非祥兆,寄人篱下难久存。携手共建中华业,光扬万代民族魂。张承先一九九九年二月三日。”围上来的人们对张老的诗和书法,都拍起了巴掌,啧啧赞美,他却拱手示意,连连说:“请教大家,请教大家。”待人们逐渐离去,我扶张老回到原来的座位,再一次握着他的手说:“张老,家乡的人们盼望你回家看看,您老也顺路到我们学校指导指导。”他站起来说:“好的,好的。”

对于老红军王定国,我早有所知。她,15岁被卖作童养媳,20岁加入红军并入党,22岁参加长征三过雪山草地,24岁被敌人关押,25岁与“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结为革命伴侣。她时年87岁,依然参加许多社会活动。聆听了她的发言,激励人心,备受鼓舞。我带着十分崇敬和激动心情,来到王老身旁,向她致意,并作了自我介绍。她伸过手来,拉着我的手,让我坐在她的身旁,像老妈妈一样,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你是大学书记,我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都是为国家培育下一代,培养无产阶级事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样,一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王老是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人,1913年2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孩子的出生,给这个战乱中的家庭带来的并不是欢乐。她说:“亲眼看着未满周岁的妹妹活活饿死,三岁半的弟弟卖给别人换来安葬父亲的四块棺材木和两升麻豌豆。为了糊口,我7岁开始帮别人通宵推磨,15岁被卖作童养媳,受尽凌辱。是共产党,是红军,从人间地狱中解救了我,使我真正成为一个活在天地之间的人,有了自由,有了尊严。”

她回忆道:1933年10月,红九军打到我们家乡后,我立即参加了红军,并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个月后,我和16名女同志被选派到位于巴中的川陕省苏维埃学校学习,开始学习文化,那个高兴劲,至今未忘。我文化基础差,每天熄灯后自己点煤油灯继续学,有时脸被熏黑了还不知道。有了文化,学会了讲话,就便于工作了。我先后担任营山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代理主席、县妇女部部长、妇女独立营营长等职,而后参加长征。

她说:在长征途中,一幕幕惊险的场面,依然清晰地展现在眼前。1935年3月29日,我与同志们躬身猫在被称为“毛蚌壳”的小船里,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嘉陵江,江面在摇晃,小船在沉没,战士们在呐喊,大地像地震一样在抖动。左边是剧烈的爆炸,右边是横飞的子弹,头顶则是爆炸掀起的浪花,一浪接着一浪倾泻而下……船上有一位叫石磨玉的年轻女红军,肚子被弹片划开,肠子都掉了出来,但只见她用手将肠子塞回腹部,裹紧衣服,勒紧腰带,继续划船,直到送战友们冲上阵地,才一头倒进江中,被滔滔的江水卷走了。王老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那年石磨玉牺牲时,她只有19岁。真有石头般的坚韧,更有白玉般的纯粹啊!”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王定国在雪山脚下的河边洗衣服,一位留八字胡的老同志操着湖南口音笑着对她说:“小同志,要过雪山了,请你帮帮忙,把两件衣服给我合起来,中间装上羊毛,我要穿它过雪山。”王定国爽快答应。当时她还不知道,这位老同志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谢觉哉。她说:这次为缝衣认识谢老,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爆发后,我从敌人监狱中逃出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又与他不期而遇,共同的理想和相似的经历,打破了我们年龄的隔阂,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开始了新的斗争生活。

1936年2月,她跟随部队翻越横亘在丹巴、道孚之间的党岭山。党岭山为折多山主峰,海拔5000米左右,上山下山约100公里。当时处于最寒冷的季节,风雪无情地向着饥饿、寒冷和疲乏的红军队伍扑来。到山顶时虽是中午,但太阳完全被遮住,狂风雪浪一阵阵袭来,天空像傍晚一样昏暗。女战士们无法前行,便用棉被紧裹,抱团取暖。暴风雪过后,王定国发现露在被子外面的一只脚早已冻僵。她赶紧用手搓脚,一不小心就把一根冻僵的脚趾碰断了。回忆到这里,王老指指脚说:“想不到,当时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既没流血也不疼,也不影响赶路……”

午宴时,恰好我的座位紧挨王老,我郑重地端起一杯酒,向她敬酒,说:王老,聆听了您极不平凡的传奇故事,使我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倍感作为一个大学书记的责任重大。您们老一代的伟大精神、光辉业绩,需要传承,需要发扬广大。她说:我现在还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我们就是要一天也不放松地抓好下一代的培养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实现我们的崇高理想……

17年过去了,而我现在也加入了王老的工作队伍,成为我们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而今看到她老人家一百多岁了依然在为着她的崇高理想和责任担当顽强奋斗,继续为我们树立着光辉榜样,鼓舞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张福信

新闻推荐

农家老汉痴迷养菊30年

连日来,高青县黑里寨镇小郑家村孙维璐家秋色满园,红、紫、黄、粉、绿,各色菊花争相开放,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一时间,这个略显普通的农家小院,前来赏花、求花、拍照的人们络绎不绝。孙维璐早...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一次难忘的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