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俩拉车去田镇

鲁北晚报 2016-04-29 16:25 大字

■是的,高杜美了!

1964年8月的一天中午,刚吃过午饭,队长王文昆叔来到我家,吩咐我说:“下午不要下地了,你和你高振峰三叔拉辆地排车去百货站装上两箱玻璃,明天送到田镇。”我听了后,有点不知所措。只有16岁的我还从没出过远门,连黄河都没渡过,滨县城也没去过,更不知道田镇在什么地方了。他见我有些为难的样子,开导我说:“田镇是高青县县城,离咱这也是八九十里路。最近雨水大,北镇到那里的公路被水冲坏了,汽车不能通行,人家单位盖房等着急用玻璃。咱把这活揽下了,因为路不好走,已经耽搁了几天,这两天就是最后的期限了。咱做事得讲信用,不能耽误人家用,明天必须送到。”听完之后,我也感到事情重要,就答应了。

下午,我和高振峰三叔拉上地排车,到百货站仓库把两箱玻璃装上车,拉回生产队的院子里,准备第二天一早出发。晚上,母亲帮我准备好了路上吃的干粮和装满凉开水的水壶。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高振峰三叔驾辕,我拉着边绳上路了。一小时之后,我们到了黄河道旭渡口,上了轮渡,过了黄河。上岸后,沿着黄河南岸的大堤往西而去。我俩拉着七八百斤重的两箱玻璃,一边走,一边聊天,我还不时地欣赏着大堤两边的风景。也不知走了多少路,不知不觉就快中午了。我们在路边的一家茶馆停了下来,三叔说吃点饭再走。我俩拿出各自带的干粮,花了一角钱让店家给烩了烩,连吃带喝,吃了个肚儿圆。饭后,我们歇息了片刻,就又上路了。

这一歇不要紧,再起程我就觉着两条腿不大听使唤,两只脚也有点儿疼痛,没劲拉车了。可三叔却始终弓着腰,探着头,迈着坚实的步子向前奔。他见我累了,心疼地说:“你别使劲拉了,跟着我走就是了。”我很感激三叔,可哪能让他自己拉呢,我还是尽上力,把边绳拉直了。一边走着,一边想,怎么还没到啊。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三叔:“到田镇还有多远啊?”三叔总是说:“不远了,快到了。”又走了一程,我们下了黄河大堤,上了一条通往田镇的公路,说是公路,其实也就是一条比较宽的土大道。路面上到处坑坑洼洼,有的地方还有没过脚腕的积水和烂泥,拉着这两箱玻璃真难走哇。走着走着,碰上了一大截子泥水路,我俩脱下鞋,一鼓作气,冲了过去。这一冲,累得我俩上气不接下气了,只好休息会儿,再继续前进。就这样,走走、停停、歇歇,晚上8点多钟终于到了用料单位。那个单位的领导一直在单位等着我们,见到我们来了,说了好多感谢的话,忙着找来人帮着卸车,让我们休息、喝茶,还从食堂里给我们端来了馒头。从我记事起,一年吃不上几回白面馒头。更想不到的是,饭后又给了我俩每个人两块钱,还说:“你们不要去住店了,我们单位有间房子,两张空床,还有蚊帐,就在这里住下吧!”感动得我俩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要知道,那时许多大队的一个整劳力干一年也挣不了几块钱啊!我们高杜的工值算是很高的,一天也只有一元多一点。

第二天,我俩早早地起了床,三叔帮我整理好床铺,打扫好了房间,让看大门的大爷转达我们的感谢后,就踏上了回程。我们回来时走的是另一条通往小营的路。为了给队里多挣点钱,三叔领我又到小营油棉厂,装了一车棉籽饼回到了村里。 

新闻推荐

人大代表助推新村改造 “四个提醒”加强安全监管

...

高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我俩拉车去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