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8917名新生报到理工大

淄博晚报 2013-09-08 00:41 大字

9月7日是山东理工大学8917名新生报到的日子,早上8点半,校园里就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保安维护着秩序,蓝衣志愿者们耐心地向学生和家长介绍报到的流程,记者在新生报到现场发现,迎新标语越来越“萌”,祖孙三代送行的也不少见,而“绿色通道”的开设则为新生顺利入校搭建了桥梁。

迎新标语卖“萌”

学院介绍各具特色

“亲,山东理工大学欢迎您!”一进理工大西门,一条活泼可爱的淘宝体标语将新生和家长的陌生感消除了不少。在新生报到的途中,“可卖萌、可傲娇、勿忘厚德博学”,“汇聚正能量、爆发小宇宙、惊呆小伙伴”,“向前向前E连4年”,“理工男生博学善思以实力成国之栋梁、理工女生明媚温良凭智慧做巾帼英雄”等标语让人捧腹大笑,淘宝体、凡客体、自我介绍式等,五花八门又活泼自然。

今年山东理工大学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录取普通本专科学生8917人,其中本科8474人。在新生报到处,记者看到各个学院“八仙过海”,尽情展示自己的办学优势和亮点。测绘学院把测绘专用的精密仪器摆上了展台,化工学院将名师和考研成功学子一一推荐,建筑系将模型、图纸亮了出来,艺术学院以充满现代主义的宣传栏和高品质的绘画作品出彩,而体育学院几名帅气、高大的学长站在摊位前,俨然是令人难忘的活“招牌”。

新生来报到

家人组团送行

在家长休息区,记者与来自河北张家口的张女士聊了起来。她说,一家三口坐了11个半小时的火车到达淄博。早上6点多一下车,就赶来学校了,夫妻俩趁这个空当赶紧休息一下。“孩子没出过远门,一个人来上大学也不放心。看着学校条件不错,我们都挺满意的。”张女士说。

7日早6点,德州的陈大爷一家6口人就开车往淄博来了,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俺孙女第一志愿就报的山东理工大学,被录取了全家都挺高兴,小孙子今天也有空,就一起来看看大学校园。”

在莱芜从事家电维修的王先生则是开着自家的老年代步车来送儿子上大学,儿子学的是电子信息专业,一年学费8000多元。在路上开了两个多小时,等儿子办完手续他就开车回家。因为天热,王先生脸通红,但一说到自己的儿子,内心的喜悦无法掩饰。

桓台俩男孩骑摩托报到

早上8点半,两个大男生骑着摩托向保安咨询报到流程,车上带着两个行李包。记者上前了解得知,他俩是高中同学,家在桓台,一早搭伴儿骑着摩托车来报到。“都多大了,不用家长帮忙,自己来就行!”两个小伙子拿上行李就钻进了新生群中。

偌大的校园没有自行车可不方便。石女士从高青县花沟镇开着蓝色卡车来送女儿,自行车也一并拉来了。她笑着说:“人家都用小汽车送学生,俺就开自家卡车过来了,省钱!别看俺这车不好看,可种地、种瓜都离不开它,这不闺女报到也用它!”

在新生报到处,记者看到了自己拉着行李箱的小刘。“我家就在淄博,早上自己坐公交车过来了,爸妈本来想陪着我的,可我觉得没必要,已经这么大了,自己可以独立完成。”谈起同学们庞大的亲友团,小刘表示:“很多人家离的远,如果我去外地上大学,爸妈也会陪我去的,很正常。”

贫困生:自立又自强

一个背包,一个装着衣服的塑料袋,刚刚在新生报到处领取的几份材料,外加一张学校的地图,这就是小李和父亲全部的装备了。记者在新生报到处看到这对穿着朴素的父子时,他们刚从陕西到淄博的火车上站了20多个小时。因为家里离火车购票点很远,小李和父亲没有去买半价的学生票,而为了省钱也只能选择最便宜的站票,两天一夜没睡觉。尽管如此,乐观的小李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他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

小李从没出过远门,父亲跟来在学校住一晚上就回家,依然要站上20多个小时。谈及开学装备,小李提了提手上的塑料袋,“就带了几件衣服,还有在学校里刚买的手机,方便跟家里联系。其他的东西等需要了再买吧,那些高档电子产品,家里条件不允许,我也没有多大的兴趣。”

甘肃的老刘自带板凳,和外甥女小唐在火车上熬过了25个小时。“我是她姨夫,孩子爸爸出去打工了,一个小女孩来这么远的地方上学不放心。我们农村孩子,别说电脑了,学费还是贷款交上的。”老刘这样说。

送上温馨大礼包,缓交部分费用,理工大学生处的“绿色通道”在新生报到处很是醒目。该校学生资助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近几年走绿色通道入学的明显减少,去年才有24人。今年,学校对退役后再考入大学的新生推出新政策,这部分新生可以走绿色通道减免部分费用。而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贫困生,学生处将在勤工助学岗位、助学金审批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今年理工大成为山东省首批学分制收费改革试点学校,记者咨询该校财务处工作人员得知,相关文件省里刚审批下来,目前还是预交学费,具体实施办法还要再等一等。

学生办卡看实惠

8917名新生进入校园,带来无限商机。7日,理工大校园里的大小超市纷纷推出促销活动,而竞争最火爆的就是手机卡了。

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外地,手机和一张当地的电话卡必不可少。在新生报到现场,移动、联通、电信纷纷推出“杀手锏”,办卡抽奖、存话费送手机,存话费送礼品、送话费、送流量更是不在话下,一家通讯商还推出了“扫一扫,找亲人”的大型二维码展板,吸引了不少新生和家长关注。

“谁的优惠多就用谁的。”“先看看同学用谁的我就办谁的卡,以后打电话优惠也多。”“刚才他们有抽中大奖的,我什么也没抽着,太扫兴了。”话费充值处,新生们各有打算,实惠来的最实在。

(晚报记者孙艳芹见习记者李妍张丽王锐实习生杨密颖)

新闻推荐

第七届“淄博市十佳编辑(记者)”候选人公示

于谦淄博日报社网络中心副主任、淄博...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