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肃南干部进乡村﹃赶考﹄进行时

张掖日报 2014-05-14 07:46 大字

本报记者武雪峰

进农家、交朋友、听意见、解难题……这份考卷,在乡间田野、牧区草原、社区企业,更在百姓心间。虽然考题各异,但评判标准只有一条:有没有走好群众路线。

这个春天,对肃南县机关干部来说,进乡村参加“赶考”成了一门必修课。自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县要求全体干部进乡村赶考:县乡机关单位干部确定一个或多个农牧村或社区驻村蹲点,把基层当考场、请群众当考官,检验干部的感情、作风和能力。

考题一:感情深不深到基层听真话摸实情

熟悉海红的人发现,经常穿名牌衣服的她,生活突然变得简朴了。29岁的海红家住肃南县县城,在县机关单位上班,丈夫办企业,家境优越。今年年初,海红去皇城镇宁昌村“走亲”的一次经历,改变了她的观念。在镇上的宿舍,她见到初中生小安和相依为命的奶奶。小安父亲早逝、母亲出走,靠奶奶的退休金生活,家中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真没想到,在皇城镇这样经济较发达的乡镇,还有人生活那么苦。”海红大受触动。“我的生活是不是离他们太远了?”在路上,海红不断问自己。原本最爱的淘宝、逛街少了,海红开始更多地往村里跑,聊聊家常,问问冷暖。现在,海红和包括小安在内的3户人家结成帮扶对子,每个周末都去村里走走。

该县县委要求各级干部进村面试,“村”就是考场,让机关干部把工作力量和重心沉到一线、落到现场,真正了解群众、摸清民意、增进感情。对此,联系松木塘村的大河乡党委副书记杨新国深有体会。与以往下乡不同,今年以来,他的民情日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百姓的“抱怨”:“机关干部要经常来农牧民家,走基层不能刮‘一阵风\’”,“干部转作风不要做秀,要真转实改,帮村民解难题”,“考核干部业绩,要多听村民意见”……

空闲时翻翻记录,杨新国难免感到脸红。“这样的意见越多,越说明农牧民把我当成了自家人。”他说,以前走基层,确实有些走马观花。百姓的意见,提醒干部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你跟群众有多近,群众就跟你有多亲。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各级党员干部累计走访农户1.9万余户,征集到干部“四风”问题、中心工作推进、民生改善等意见建议和民情信息2364条,梳理出干部安于现状、脱离群众、不敢担当、不求实效等“四风”问题1772项。目前,各部门正在即知即改1767条。   (转二版)

新闻推荐

以不方便换真方便以高投入换低成本 肃南“马背法庭”变成“车载法庭”

本报记者陈文宝 钱晓萍 4月26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喇嘛湾村王金花等四村民,诉村委会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案,由该县法院的“车载法庭”在村委会门前的空地现场开庭审理。审判长...

肃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肃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