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举全县之力,集中有限资源,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扶贫攻坚动力;精准识别贫困对象,聚焦发力扶贫帮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贫困村造血能力 山丹干群同心发力聚焦***

张掖日报 2016-10-11 00:00 大字

□胡秉珍钱大伟

一条条公路如玉带串联着偏远山乡,一个个白墙绿瓦的新村庄掩映在绿树丛中……深秋时节,走进山丹县,***的喜人变化映入眼帘。

山丹是全省18个严重干旱缺水县之一,全县有13个***村。近年来,该县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干群凝心聚力、携手同行、攻坚克难,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14200人减少到973人,减少1322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4%。

由于个别地方土地贫瘠、信息闭塞等因素制约,该县部分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基础设施滞后、地处偏远的南部沿祁连山浅山区,是全县扶贫开发的“硬骨头”。

步入该县陈户镇寺沟村***办公室,墙上挂的“作战图”“帮扶卡”标明了全村***的重点工作和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主要原因、脱贫具体措施、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等,桌子上还摆满了省、市、县、乡各级扶贫部门下发的有关***的相关文件和资料。

“户主姓名:刘佰成;主要致贫原因:自己多年患病致贫;帮扶措施:修建种植大棚、参加技能培训、发展牛羊养殖;帮扶单位:县科技局……”从“作战图”上看,贫困户刘佰成家的脱贫路线一目了然。

摸准吃透贫困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才能有的放矢。该县紧扣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通过精确的信息,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谁来扶、达到什么效果,都一清二楚。

为兑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的承诺,该县树立“干得好要表彰奖励、干不好必须惩戒”的正确导向,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评优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严格兑现奖惩,使广大领导干部真正把心思放在扶贫上、把精力用在扶贫上、把成效体现在脱贫上。

来到老军乡潘庄村,漂亮的砖瓦房整齐排列,平整的水泥路通到家家门口。街道上来往穿梭的摩托车、农用车,让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充满生机。

“去今两年,通过实施***村扶贫攻坚,交通、水利、卫生、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项目都集中到了村里。”村主任杨宗泽介绍。

该县把贫困程度最深、工作难度最大、发展底子最薄的13个贫困村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按照“1+17”***方案,整合项目资金1.9亿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科技培训、公共服务等。

霍城镇西坡村发展双孢菇、香菇种植,采取“大户示范、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模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大马营镇中河村依托靠近焉支山景区优势发展旅游服务业,协调安置贫困村民到景区打扫环境卫生,拓宽村民的就业渠道……

解决贫困问题光靠“输血”还不够,关键是要激活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

近几年,该县培育马铃薯种植、肉羊养殖、劳务等支柱产业,带动贫困户发展富民产业,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全县重点贫困村共落实马铃薯、高原夏菜等高效经济作物面积5.25万亩,投放小尾寒羊2465只、建成养殖小区15个、畜禽饲养量达到34.6万只,特色种养业覆盖率达100%。建成电商扶贫示范村13个、“一村一店”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6个,实现贫困村互助组织和电商扶贫全覆盖。依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联促帮带”“雨露计划”等工程,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7期85班(次),培训2584人,输转贫困户劳动力43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4亿元,贫困家庭劳动力均取得了技能培训合格证书,提升了增收技能。

新闻推荐

昔日荒滩变宝地 ——山丹东乐镇北滩核桃、油用牡丹综合示范基地见闻

——山丹东乐镇北滩核桃、油用牡丹综合示范基地见闻

山丹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山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