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改革环评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环评瘦身监管更严
甘肃张掖改革环评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环评瘦身监管更严
人民日报记者 银燕
“公司吨食用菌生产项目,6个工作日内就办完了,以前至少要天。”在出菇大棚前,张掖市民乐县荣善生物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史志强介绍说,“守法是底线,不通过环评就不能建设。早通过早投产早赚钱,让企业减少了不少损失。”
年,甘肃省张掖市环保局率先在全省启动环评改革试点,把近九成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区)。截至目前,全市已为个建设项目办理了环评手续,试点以来.8%的项目不再需要编制环评文件,.1%的项目取消专家评审直接审批,.2%的项目环评不需要进行技术评估。
分区分类更科学,效率大大提升了
谈及环评改革,张掖市环保局局长马成说,按照下放权力但不下放责任、精简环节但不放松监管、缩短时限但不降低质量的原则和“分区准入、分类管控,分层级监管”的思路,他们优化审批权限、实施流程再造,开发建设了张掖市环评审批服务平台,改革试点取得重大突破。
张掖市将全市划分为特殊环境敏感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等5个区域,对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从严从紧,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对其他区域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对%左右需要由张掖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评估的项目,严格按环评要求组织专家评审。
张掖市还根据国家相关名录将建设项目分为申报、备案、审批等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审批类细化分为A类和B类,其中黑色金属采选、水泥制造等污染较大项目列为A类,严格按照程序审批;B类仍需严格审批,但是取消专家评审。从申报类到审批B类,审批权限都下放到了县区。
分类明确,区别对待,改革对办事效率提出了具体要求。申报类项目企业不需编制环评文件,环保部门在1个工作日办结;农林水牧、房地产等对环境影响轻微的项目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需要上报环评报告,在6个工作日内办结,较过去缩短了个工作日。审批A类项目完成审批须1个月时间,较之前缩短了2—3个月。 (转3版)
(接1版)
按照分类,山丹县东乐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执行的是申报制。东乐镇项目办主任李志强说:“年月中下旬,我们把申报表上传到审批平台,当天就通过了。月底,这个项目已进入可研阶段。”
“我们这个属于大型基建项目,改革之前要去省城兰州,办成一个环评得跑好几趟。”张掖市水务局项目前期造价管理办公室主任段疆说,他们参与的张掖市主城区甘州区河道综合治理项目,改革之后不用租会场也没有差旅费,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了。
瘦身不是放手不管,该严的更严了
分类之后,以往需要评估审批的项目减少了.4%,不少人担心,这会不会导致一些项目在环保方面“先天不足”?
对此,高台县环保局副局长赵兴华告诉记者,需要环评的项目主要集中于工业项目。“项目分类严格参照国家标准,一开始就按照程序进行了严谨论证。例如申报类项目,就绝对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也极少会造成生态影响。”
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开春是项目环评专家,他告诉记者,环评改革之前,要在几天之内评审很多项目,时间非常紧张,问题吃得不是太透。改革之后,抓重点项目评审,工作量没那么大了,在现场能仔细看到一些问题。“现在的报告书都是一章一章地去评审,不合适的地方项目方也能仔细地修改。”李开春说。
段疆告诉记者,甘州区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属于审批类项目,年8月中旬上报的文件,张掖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外地专家来进行评审。“这个工程是生态治理项目,虽然报告书中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的流向走向、对水生动植物的影响全部涉及了,但是在实地考察和评审环节中,专家抠得很细,一位专家还要求,施工区域内必须设计专门设施来集中储存生活污水。”环评报告重新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好,5个外地专家逐条按照意见进行复核后,环评才得以通过。
大量环评项目下移的同时,监管有没有放松?对这个问题,兰州交通大学陈学民教授介绍说,在环评改革前,环保部门大量的精力放在审批上面,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改革后强调审批和监管并重,环保部门可以从大量繁杂的审批中解放出来,把更多时间精力投入服务项目建设和事中事后监管。
张掖市也在制度上对监管作出了规定:实行县(区)对所有项目监管%全覆盖,市上对审批类项目监管%全覆盖、申报备案类项目随机抽查监管%以上。下一步,还将完善项目环评“宽进严管”的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遏制新的“未批先建”违法行为。同时,强化属地管理及层级监督,对审批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确保项目的建设、正式投产等环节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要求。
李志强说:“虽说办理环评流程简化了,但环境监察人员却经常来,他们既不定时也不通知,直接去现场,这样让建设单位也得和我们一样操心。”
“我们还处在施工阶段,环保部门来查土方开挖情况和扬尘,废水废气、生活污水的排放。”段疆说,“虽然环评省了大力气,但是监管越来越严格了。”
区县要“接得住”,还需加强能力建设
区县一级是否“接得住”,承担起本级环评工作,是环评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对此,相关同志表示,改革试点以来,基层工作尚能适应改革要求,但环评管理技术人员明显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不高,随着监管压力日益增大,基层环保力量薄弱的瓶颈与工作要求越来越不适应。
高台县环保局有两名工作人员负责环评工作,其中还包括1位副局长,这种情况在张掖很普遍。在高台县,5个人的环境监察大队日常要负责属地监察执法,工作并不轻松。审批项目数量急剧增加,相应的竣工验收项目也会增加。事权和责任下放了,但人员、编制没有增加。在环评和监管环节缺人手、缺人才的问题较突出。
“我们遇到过一个县上的加油站项目,属于审批B类项目,但我们对油气的成分分析不太清楚,于是函询省上的专家,对项目逐条对照,问清楚了才能审批。环评审批是终身负责制,我们肯定非常审慎,但很多时候确实是水平不够。”临泽环保局的张丽娟语气中颇多无奈。她告诉记者,环保法修订以来,环保领域新的技术标准、环评导则、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出台、不断修订,让他们应接不暇,也特别怕出错。他们盼望上级部门加大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环评管理水平。“这不仅可以避免后续环境管理的隐患,同时也能有效防范行政审批风险。”
对此,兰州煤矿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林鹏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虽然甘肃省相关的人才比较少,人员、知识、执行力有待加强,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区县工作的同志和项目离得更近,发现的问题更实际也更切中要害,一些意见更具体化、可操作性更强,业务水平正在实践中提高。
张掖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些瓶颈,局里也在制度建设上做了很多努力。
目前,张掖市已将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改为财政全额供养单位并增加了6个编制。下一步还打算继续努力,建立和扩充自己的本土人才库。同时,通过征集、遴选、审查等方式,吸纳省上和河西五市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名专家,建立全市环评专家库,提高环评专业化水准,服务全市项目环评工作。为鼓励基层环评人员提高水平,张掖市还对环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深造及参评环评工程师资格等实施大额补助奖励,取得环评工程师资格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并每年补助3万元。
(载月日《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马艾仙最近民乐的天气一改前段日子的“暴躁”,蓝蓝的天空上荡漾着朵朵白云,温暖的阳光洒下来,整个小城笼罩在温暖的光晕中,沐浴在民乐的好天气里,心情也阳光起来。不由想到来单位已经快逼近三月大关...
民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民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