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民乐县建设特色农业大县纪略

甘肃经济日报 2016-04-06 00:17 大字

本报记者郑朝华通讯员李选民“去年种植的1000多亩玫瑰和油用牡丹今年将进入全面收获期。为进一步提高品质,我特意从青海拉来了3000多吨牛羊粪,这将是今年玫瑰和牡丹的主要养料。”正在组织人员为牡丹和玫瑰施有机肥的民乐县三堡镇新庄村种植大户易好瑞告诉记者。今年,民乐县继续以建设特色农业大县为目标,确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着力构建“一带四路五园六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和重大农业项目建设上实现“五个突破”,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生态产业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该县在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坚持绿色、有机、生态、安全理念,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高效缓释肥、有机肥、低毒低残高效农药和病虫害统防统治,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引导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按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使用高效生物有机复合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力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立足区域特点优化产业布局,紧扣“一带四路”(一带即沿祁连山生态特色产业发展带,四路即国道227线、干山路、南和路、洪平路)空间布局,做强做优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食用菌、草畜及小杂粮“六大”产业。与此同时,该县还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孵化和农产品质量监测两大平台,配套完善了农产品质量监测设备,进一步强化了农产品产前的产地环境监测、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宣传培训和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产中的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广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产后的农产品质量上市监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机制和质量追溯等监测检验服务,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产业融合助力现代农业实现突破为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民乐县按照“一产为二产提供原料、一产为三产提供基地”的理念,充分发挥全县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食用菌、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紧抓该县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县”机遇,引导南丰炒面庄旅游示范村、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民联休闲农业示范园等发展农耕体验、特色餐饮、观光采摘等复合型休闲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着力打造以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小杂粮、畜产品为主的精深加工产业链,持续提升特色产业附加值。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和“安的田园”等农产品开发营销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探索开展“定制式生产”、“农业众筹”等销售模式,有力助推了民乐特色产品“走出去”。同时,通过举办和组织各类农产品宣传推荐活动,大力宣传“中国板蓝根之乡”、“民乐紫皮大蒜”、“民乐粉丝”、“扁都口五谷杂粮”等金名片,积极培育“民乐板蓝根”、“民乐食用菌”、“民乐马铃薯”等品牌,以品牌影响力带动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外向度。改革创新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在建设现代农业大县的进程中,民乐县结合本县实际,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探索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道路、新模式,有效激发了现代农业发展活力。该县在积极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业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同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成立民乐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稳妥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业设施产权担保抵押贷款业务,有效盘活了农村资源、资金、资产。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复转军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返乡务工人员兴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长期流转土地,通过土地入股、抵顶流转费等方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在创新农业经营、社会化服务和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市场” 经营模式,形成了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

新闻推荐

民乐“草根金融”破解资金难题

本报民乐讯民乐县不断创新服务三农模式,针对农户贷款难度大、手续多,农村金融服务短缺等难题,加快扶持建立互助资金助力***机制,积极疏通基层金融“脉络”,不断完善“草根”金融体系,加快补齐农村...

民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民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