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莲翠 回汉群众的贴心人
本报记者郭晓芸
在高台县骆驼城镇新民村,常年奔走着一位融合民族关系、带领回汉群众共同致富的当家人,村民们都亲切地叫她“老田”。她,就是新民村党支部书记田莲翠。
新民村有4个村民小组298户人,其中回族68户286人,占到全村总人口的22%,是一个典型的回汉杂居村。2010年12月,经过公推直选,时任新民村妇代会主任的田莲翠被选举为村支部书记,成为全县136个村唯一的女村支书。
新民村人均收入低,发展缓慢,尤其是移民过来的68户回族群众耕地较少,贫困情况较为突出。田莲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1年,在她的动员下,一社8户群众积极开荒,打建了10座日光温室发展设施蔬菜。
回族群众马维忠想搭建2座温室大棚,但苦于资金不足,眼看脱贫计划就要化为泡影。田莲翠了解这一情况后,想办法为他从农村信用社申请了8万元的贴息贷款。有了资金的注入,老马的温室很快建好了,但他已没有多余的钱购置保暖草帘了,就再一次找到了田莲翠。热心肠的田莲翠拿出了自己积攒的5000元钱供他购置草帘。当老马激动地表示感谢时,田莲翠告诉老马:“大家同住一个村子,就是一家人,帮家人分担困难,这是我应该做的。”为了能让回汉群众同步发展,她带领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做宣传,给群众算对比账,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目前,新民村粮经种植比达到4:6,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幅达16%。
新民村的大部分回族群众擅长养羊和贩销。一社20户群众饲养、贩销积极性很高,但受到资金的制约,发展始终比较缓慢。田莲翠经过积极努力,争取到民族宗教局的后院改圈项目。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在田莲翠的不懈努力下,新民村牛饲养量增加了203头,总数达到620头,羊饲养量增加3600多只,饲养总量达5800多只,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6400元增加到现在的8800元。
新民村68户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田莲翠严格按照少数民族宗教政策要求,引导他们开展活动。针对回族群众礼拜场地破旧的问题,她与村“两委”干部、清真寺管委会人员多方奔走协调,重建了清真寺,并协调架设变压器一台,还向清真寺捐款5000元,增强了回族群众的归属感。回族群众高兴地说:“新民村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新民村群众因移民定居时经济拮据,所修建的房屋较为简陋,经过多年日晒雨淋已破旧不堪,有些房屋已不能正常居住。针对这种现状,田莲翠和其他村干部借助农村危房改造的契机,动员村民参与改建,目前全村80%的农户已完成改建,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同时,她还为新民村争取到了农田设施改造项目,衬砌了全村的主要灌溉渠道,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田莲翠始终没有忘记生态建设这一重要任务,她带领全村群众栽植防护林带4.5公里,筑牢了新民村的生态屏障。
这就是田莲翠。她时时刻刻把回汉两族群众当亲人、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奉献着,唱响了一曲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和谐之歌。几年来,新民村未发生涉及少数民族和宗教方面的矛盾纠纷以及个人或集体上访事件,回汉群众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延荣 高台县坚持立足县情实际,遵循问题导向,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积极稳妥开展改革创新,有力激发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行政审批提挡加速市场活力竞相迸发 该县在承接好省、市下放的...
高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