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遂的两个典故及随想 黄士贞

滕州日报 2021-03-25 07:51 大字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这一成语意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此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原文是:“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其意思是: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国王派遣平原君出去求救,与楚国联合抵抗秦国。平原君准备挑选出二十名有胆量、有力气,文武才能兼备的门下食客同往。经过挑选,只选出了十九人,其余再无可挑选的,没有办法凑足二十人。这时,平原君门下有个叫毛遂的,走上前去,向平原君自我推荐道:我听说您将与楚国订立合纵盟约,准备召集门下宾客二十人同去,不到外面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把我凑数一同去吧!经过平原君的一番问话,毛遂终于得以随平原君同去楚国,为说服楚国决定联合抗秦立下了汗马功劳。

众所周知,咱滕州毛遂的名气大,他自荐跟随平原君出使楚国,促成楚、赵谈判的成功。事后平原君评价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遂为什么自告奋勇,自我推荐使楚?又为什么能够马到成功,不用一枪一弹救薛于危难?其值得肯定的有两点:一是毛遂有他的过人之处,也就是反应敏捷,有点本事,这是底气,也是他自荐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二是审时度势,对自己充满信心:首先,是他分析了楚秦之形势,抓住了矛盾的关键点,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他认为自己不为人所知,只是没有遇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机遇来了,他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展才能。

时空流转到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竞争日益激烈。毛遂自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成为有用之才,就必须不断强化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又要勇于把握机遇,善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毛遂堕井

“毛遂堕井”这一成语比喻不可靠的不可信的传闻。

此成语由战国时期赵国此毛遂与彼毛遂坠井的历史故事演变而成。翻阅《西京杂记》找到了典故的出处,了解了其过程。当时,赵国有两个毛遂,一个是古薛国孟尝君的食客——毛遂自荐的毛遂,一个是乡村的毛遂。读后,愚认为此成语与俗语“话不可传六耳”同一寓意。拙笔此文,不知对世人有无教益或启迪?

《西京杂记》,这一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集为东晋时期葛洪所著。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所著《西京杂记》(“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该书纪录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

“毛遂堕井”这一成语出自《西京杂记·卷六》。其原文如下:“赵有两毛遂。野人毛遂堕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丧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其意思是:赵国有两个叫毛遂的,一个是平原君门下的食客毛遂,一个是乡村的毛遂。乡下的毛遂跳井死去,有人告诉平原君,平原君说:“哎呀!天丧我啊。”后来得知是乡下的毛遂,不是平原君门下的毛遂。

以上典故看出,从古到今的社会生活中不可信的传闻比比皆是:出自《战国策·秦策二》曾参杀人就是一例。当第一个、第二个人相继告诉曾子的母亲“曾参杀了人”,其母对曾子良好品德非常了解且深信不疑,泰然告之:“吾子不杀人。”然而,第三个人来报信就动摇了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骤然紧张,急忙扔掉手中织布的梭子,越墙而逃。

诚然,人们在闲暇之余街谈巷议所见所闻,其你传我、我传你很可能“变了调”,这无可厚非。然而,现实社会中也有心怀鬼胎、心术不正、别有用心之人制造谣言,肆意传播,中伤他人,达到利己之目的。“话不可传六耳”“谣言千遍成真理”,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能“杀人”啊!

这个成语典故提示人们,对流言不信不传,应该经过分析和判断之后再下结论,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传闻。这样,才能避免人云亦云,模糊视线,伤害他人和自己。

新闻推荐

倡导文明出行 守护道路安全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廖晗)日前,东郭镇妇联携手团委、学区,组织志愿者走进东郭镇中心小学,开展以“平安行、你我他”为主题...

滕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滕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