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 ——枣庄市深入推进转型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张孝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阳春三月,枣庄大地上百花盛开,千山遍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枣庄人民的心情,也恰似这明媚的春光一样,充满了无尽的憧憬和希望。
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近年来,枣庄市以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为目标,全力打造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锐意改革,积极进取,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红红火火,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枣庄特色的转型突围之路。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激荡发展内在活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组织是凝聚干部群众发展力量的坚强堡垒。近年来,枣庄市积极创新机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枣庄市建立了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市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镇(街)及其所属的两个村(社区),做到“五个一”,即每年到联系点开展一次基层党建工作专题调研,开展一次集中走访党员群众活动,为联系点党员干部上一次党课,参加一次联系点民主(组织)生活会,帮助联系点解决一到两个实际问题。
山亭区城头镇东岭村是市委书记李同道的联系点。贫困户马启亮清晰地记得,去年11月25日,李同道来到他家中走访慰问,仔细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收入来源等,并当场了解区镇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要求各部门把扶贫开发作为民生领域的头等大事来抓,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坚持精准施策,妥善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2016年11月30日下午,市长李峰来到他所联系的薛城区沙沟镇沙沟西村,调研帮包村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沙沟西村党支部书记姬磊高兴地回忆道:“市长调研了农贸市场,看了我们的村博物馆,勉励我们村干部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创新思路,狠抓落实,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我们很受鼓舞,一定带领村民们好好建设家乡。”
为党员干部上党课、开展专题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市级党员领导干部们带头联系基层,加强党建工作指导,在全市形成了从严治党、加强党建的鲜明导向,推动了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枣庄市部署开展了以建设200个基层党建示范点、每年动态整顿20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内容的“双百集中行动”,打牢建设过硬支部的组织基础。同时,深入推进任期目标管理,通过年初公开承诺、年中履职践诺、年底考核奖惩,切实增强党支部服务群众的动力。
近年来,枣庄市还先后投入8052万元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去年共实施城市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建设改造项目21个。市财政从2015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新增1000万元保障村级组织运转,每年列支1000万元投向城市社区。
努力做强三个支撑
汇集转型崭新动能
城市的成功转型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经济园区和基础设施的支撑。围绕做强这“三个支撑”,枣庄市与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进行了多项合作,共同建设山东工业研究院、机床创新研究院、鲁南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创新平台,在加强产学研合作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北京理工大学鲁南研究院是北京理工大学首个京外研究机构。枣庄市为研究院提供科研办公大楼、试验车间等,北京理工大学则围绕枣庄市地方产业基础,重点建设枣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精密微细结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数控机床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等。
高端人才能带来创新团队,壮大一个企业,甚至带动一个产业。为此,枣庄市积极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截至现在,已引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25人,确定首批“枣庄英才”24人,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下转A2版)
(上接A1版)在做强经济园区方面,成功推动枣庄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跻身‘国家队\’后,企业在接触最新科技成果、接受指导、申报项目、引进人才等方面,不仅更加直接便利、范围广阔,而且层次更高,对高新区乃至全市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高新区科技局局长赵伟介绍。
目前,枣庄市已形成了以枣庄高新区为龙头,以6个省级开发区为主体,以联想化工、薛城能源等特色园区为补充的园区发展格局。
在做强重大基础设施支撑方面,总投资30多亿元的庄里水库坝基灌浆即将完工,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总投资70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在争取纳入国家选点规划,枣庄机场纳入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公铁水空”一体化交运网即将成为现实。已经开工建设的枣木高速东延工程、顺利推进的万年闸复线船闸工程、完成设计的B6线快速公交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为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接续产业
作为曾经著名的“鲁南煤城”,历史上,煤炭产业在枣庄市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如何保持后煤炭时代的发展后劲,成为枣庄市决策层必须面对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在详细调研、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枣庄市果断决策,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培植壮大接续产业。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枣庄市编制了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装备制造等12个重点行业规划,深入实施了培育绿色化工、装备制造2个千亿级板块,煤电等6个500亿元板块,新能源等5个300亿元板块的“265”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让传统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作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三十强的山东威达重工,建有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实验室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各类金切机床加工设备及检验测量仪器,产品远销欧美、非洲、东南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煤炭精深加工为突破口,枣庄市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近年来,先后引进建设了新奥、韩国SK、联想3个投资过百亿元的煤化工项目。
作为联想控股企业,联泓新材料公司将产品定位在高端材料和精细化学品领域,开发出31个系列110个牌号的精细材料产品,各装置均采用世界领先的技术工艺,打造了一条以甲醇为原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烯烃深加工产业链。
在新奥、韩国SK、联想等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枣庄市煤化工产业形成了11条产业链条,产品品种发展到50种,主营业务收入近3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被中国石化协会原会长谭竹洲誉为“中国新型煤化工的摇篮”。
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节能环保等其他新兴替代产业,发展得也是风生水起。
东方光源集团公司以光电特种缆制造为主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线路、军工建设、通信领域等。目前他们又与德普集团、烽火科技、特发信息合作,一期投资6亿元,新建世界上最先进的光纤预制棒拉丝项目。
据统计,截至目前,枣庄市医药产业拥有化学原料药、无菌原料药等六大类产品169个药品批准文号,联泓新材料、泰和水处理剂、中材科技锂膜材料等项目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成功建成了一级主干网络、鲁南数据中心,成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省第三个互联网一级节点城市,主打信息产业的互联网小镇运营企业已达到4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非煤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1.8%、 92.1%。
打造新型服务业态
经济文化融合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期间,台儿庄古城内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祭奠烈士、战地家书诵读、唱红歌等大型活动轮番举行,乾隆下江南、皮影戏、柳琴戏等节目精彩上演,来自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短线游、自驾游、家庭游等为主的散客络绎不绝,达到19.52万人次,酒店入住率超过85%。
这是枣庄市积极打造新型服务业态带来的可喜变化。
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推动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枣庄市精心实施台儿庄古城建设,打造百庙、百馆、百业、百艺。自2010年开放以来,台儿庄古城先后成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以台儿庄古城为龙头,红荷湿地、微山湖古镇、冠世榴园、抱犊崮、熊耳山等重点景区为依托,枣庄市的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201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870.75万人次,是2007年的2.8倍;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3.83亿元,是2007年的4.1倍,实现了由卖煤炭资源向卖文化资源的转变。2016年接待国内游客更是达到了2032万人次。
依托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枣庄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健康养生等特色服务业,培育形成了滕州杏花村干杂海货调味品批发市场等一批在全国、全省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大型专业市场,物流企业达378家,交易额过亿元的专业市场35家。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已经发展到453家,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3.7%,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1.2%。
枣庄市还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57.6%,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3.5%;认定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园3个、生态园8个、标准园16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52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镇38个,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2个,“三品一标”总数达到300个。
生态立市改善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城市的转型不仅包括产业的转型,还包括城市环境的转型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让人们生活在一个自然生态宜居宜业的新枣庄,大幅提升幸福指数。
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近年来,枣庄市累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3.9万套,其中实施棚户区改造11.5万户,建设回迁安置房11.8万套,改造农村危房9505户。同时,把棚改和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兴建专业市场群、特色商业街区,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群众收入。
枣庄市大部分市属工业企业依托煤炭产业布局建设,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纷纷陷入停产、破产困境,大量职工下岗。2007年,全市下岗职工达到了14万名。为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枣庄市启动市属工业企业改革改制计划,帮助10万余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2007年至2015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7万人、55.7万人。
枣庄作为矿区城市,各组团城区相距较远。为解决好群众出行难题,枣庄市用方便快捷的BRT连接各城区,成为全国第十三个、山东省第二个拥有BRT的城市,通车里程达到150公里,枣庄BRT荣获“中国道路运输领袖品牌”。
围绕打造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枣庄市坚持生态立市,近年来累计投资3亿元,治理因煤矿开采遗留的塌陷地7.9万亩,搬迁安置居民1439户,维修加固住宅3240户。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成省级以上生态示范区5个、生态镇(街)4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成为全国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最多的地级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今年62岁的市中区居民陈卫国,退休后每天喜欢来到东湖公园晨练。这个昔日的煤矿塌陷地,经过治理后变成了美丽的公园,前来游玩和健身的群众络绎不绝。陈卫国高兴地说:“除了东湖公园,近年来东西沙河的治理和亮化,让城市环境更漂亮了,也很得民心哪!”
今日的枣庄,实现了化蛹为蝶的嬗变,以更加靓丽和充满活力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姚付林)近日,记者从滕州市住建部门获悉,新规划建设的林荫停车场将竣工,40余个停车位将缓解停车难、停车乱的现状。据了解,林荫停车场位于该市信访局南侧门前空地,占地1200余平方米,计划建设停...
滕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滕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