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薛城农业综合开发鼓起农民“钱袋子”

枣庄日报 2017-03-30 10:21 大字

本报薛城讯 “自打区农业开发办实施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给俺村新打机电井8眼,维修拦河坝1座,还清淤排水沟、架设低压线路,栽植了农田防护林网树木1000株,彻底解决了蔬菜大棚灌溉难题,俺村现发展优质蔬菜种植面积1千余亩,农户亩均增收近千元。”近日,薛城区周营镇沙河涯村党支部书记单立振高兴地告诉记者。近年来,薛城区将农业综合开发与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2006年以来,累计投资1.68亿元,先后实施15个土地开发治理项目、17个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开发面积14.11万亩,为农民筑起了旱涝保收的“钢铁长城”。

在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薛城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流转相结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建设一个示范区,发展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位于常庄镇小山村的绿之园果蔬种植合作社是区农发办连续扶持的省级农民示范合作社、省级精品采摘园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记者看到,占地500亩的园区内有草莓、油桃、葡萄等大棚数百个,农家乐、休闲区、儿童游乐区、垂钓中心一应俱全,一个集高效、绿色、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业态呈现眼前。据该区农业开发办负责人介绍,本着扶大扶强的原则,去年投资230万元新建设优质火龙果(红心)种植区域50亩,新建钢架大跨度棚室4座,填补了火龙果在当地种植的空白,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28万元。目前,绿之园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吸引微山、滕州、徐州等周边游客前来采摘,节假日每天接待采摘游客600余人。

该区紧密结合本地优势产业,科学选择畜禽深加工、花卉苗木、林果种植采摘体验等产业化项目,引导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数量达到611家,规模经营土地面积7.3万亩,社员亩均纯收入增加2600元,既解决了贫困农户增收脱贫难题,也有效促进了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该区高效实施了2000吨烤肠自动化生产线改建和600吨葡萄种植基地新建项目,引导枣庄夫宇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和扩产,生产能力由年生产500吨烤肠提升到2000吨烤肠,解决当地农民工就业230多个;引导枣庄龙润生态园新增无公害蔬菜区域150亩,大棚33个,新增各类无公害蔬菜产品600吨,直接带动社员增收约74万元。(记者 姜爱民)

新闻推荐

加强货运源头监管严格执行“一超四罚”

齐鲁晚报枣庄3月23日讯(通讯员李大田李磊)2016年下半年以来,滕州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和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及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安厅关...

滕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滕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