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坚守 记书源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慎海
本报记者 刘然
黝黑的面庞,朴实的话语,憨厚的笑容。初次见到刘慎海,怎么也不能把他和省级非遗项目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划上等号,分明就是一位农家大叔嘛。但和他谈起毛笔,他对毛笔的认知、执着、坚守,却让你感受到了他特有的气质和个性。
1985年高中毕业的刘慎海,进入枣庄毛笔厂工作,从车间工人、仓库保管员到技术员、业务员,一干就是15年。15年中他曾背着毛笔,坐火车、搭汽车、徒步走,在风风雨雨中走遍了大江南北推销毛笔。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枣庄毛笔曾经远销河南及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北京等十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北方地区闻名遐迩,枣庄地区仅此一家。
进入21世纪,随着新型书写工具的普及,毛笔用量锐减,枣庄毛笔的销量受到极大冲击,毛笔制作业也陷入低谷,毛笔逐渐成了“夕阳产业”。2000年枣庄市毛笔厂宣布破产。刘慎海舍不得,流下了无奈的泪水,在宣布破产的那天,他彻夜未眠,他不愿意让祖辈传承的毛笔制作技艺就此失传,他更不愿意看到昔日的工友一个个失去工作。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工友们的劝阻,大胆地提出了承担毛笔厂所有债务,自己继续经营这个“夕阳产业”。2000年底,刘慎海接下了枣庄市毛笔厂近百万的债务,留下了车间里的所有工人,带着他东拼西凑的20万元钱,成立了枣庄市书源笔业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让毛笔这个文化遗产继续留在了枣庄。
国内市场的低迷,让刘慎海倍感压力山大,他开始动起了国外市场的念头。2001年刘慎海先从在青岛、上海的贸易公司跑起,辗转在青岛和上海之间数月,接触了数十家公司,在公司门口等过5个多小时见老板,也不顾门卫阻拦闯进公司见老板。2002年,上海的一家外贸公司经理终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与刘慎海展开第一次合作,签订了5万支毛笔合同。第二次合作签订了10万支,合同签订后正值羊毛、狼毫降价,刘慎海主动提出重新签订合同,每支毛笔成本降低0.2元。听到刘慎海这样说,当时这位客商就感慨地说:“就冲老刘的这股实在劲儿,我也要和他长期合作。”因为这次的主动让利,刘慎海和这家外贸公司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打开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外市场。时至今日,“榴园”牌毛笔仍然是这家公司的主要货源,而这种为求诚信,主动“吃亏”的事刘慎海还做了很多。
凭着这样的诚信,刘慎海与国内外许多商人、书画界的老师结下很深的友情,打开了大江南北的销售网,铸就了榴园牌毛笔的多项荣誉:获得枣庄市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创作的《毛笔系列》在“滨湖杯”枣庄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铜奖;创作的《福禄寿祥帧五支装套笔》获枣庄市十佳外宣纪念品荣誉称号;获得枣庄市“旅游产品银奖”;创作的毛笔“毛笔刚柔相济3只装”产品在第六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花冠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被山东省旅游局授予“旅游产品指购产品”。2012年被认定为“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富而思源,刘慎海在诚信经营的同时,没有忘记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每逢过年过节,他总要给一些孤寡老人、五保户,挨家挨户地送钱送物,让他们安心过节;公司里的员工谁家有个生老病死、意外情况,他总要送上慰问金;遇到学校和一些福利院需要物品时,他总是尽可能地去奉献。几年来,他在救灾救济、扶助残疾孤寡老人等慈善路上马不停蹄,捐款累计10多万元。
商海弄潮四海秀,豪情满怀酬春秋。又是一个15年,15年来他把一个行业衰退、濒临破产的小厂带入了全省知名品牌的行列,可以说与他多年的技术和多年的经验、与他本人的性格、与他圈内的人脉和口碑是息息相关的,但是他孤独坚守这个夕阳产业的毅力更是根本。
新闻推荐
本报哈尔滨讯10月30日,“山东枣庄—高校人才直通车(哈尔滨站)”活动在哈尔滨黑龙江大学举办。活动中,枣庄市有关部门介绍了枣...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