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铸就辉煌 新时代再谱华章
枣庄市统计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枣庄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创业,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条件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经济总量不断跨越。新中国成立初期,枣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经济实力弱小。1952年生产总值仅为0.95亿元,经过长期努力,1978年增加到8.25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2018年达到2402.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52年增长692倍,年均增长10.4%。
财政实力由弱变强。1953年全市财政收入处于困难期,财政收入只有960万元,经过长时间缓慢增长,1978年上升到12631万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6.70亿元。
农业生产全面加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农业生产能力低下,1949年耕地面积只有247.99千公顷,粮食总产量17.93万吨。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18年粮食总产量实现172万吨,比1949年增长8.6倍。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枣庄是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70年来,全市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的煤炭结构,逐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201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039.72亿元,1949—2017年年均增长15.4%。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初期,195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0.24亿元,投资主要用于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工业发展,投资规模较小,直到1978年,也仅有1.21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着力加大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力度,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797.52亿元。
消费升级态势明显。195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0.38亿元,市场处于缓慢发展阶段,197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7亿元。改革开放以来,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便民店、折扣店等各种业态遍地开花,商业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消费品市场提档转型趋势明显。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50.3亿元。
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很低,居民人均收入仅为50元,人均消费粮食182公斤。由于人口增长快,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元,城乡居民生活基本处于温饱不足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生活档次和质量不断提升。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334元。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15.7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到231.24万人。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群众生活居住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昔日煤城逐渐蜕变成为自然生态优美、宜居宜业新枣庄。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苏羽)“整个办理流程还是很快的,我住齐村这边,相比去青檀路与人民路交会处办理,还是在自家门口方便。”10月7日,在...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