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一扇门 办成所有事 峄城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次办好”综述(下)

枣庄日报 2019-09-03 10:52 大字

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 (赵峰 摄)

本报记者 梁鸿雁 刘明 通讯员 赵磊 赵峰

近日,丁先生来到峄城区市民中心,虽然服务大厅里各种自助服务终端配备齐全,但对于不太熟悉网络操作的他来说,还是有些茫然。看到这种情况,易成(峄城)帮代办服务人员赶紧走上前询问。丁先生说:“我想开个理发店,之前在网上已经了解基本程序和需要的材料,好像网上注册更方便,可是我不太会。”“没关系,大厅里也可以进行全程网上注册,我们帮办会给您提供全程帮助。”

随后,易成帮代办服务人员带领丁先生到企业注册自助服务区,指导他填报和上传相关信息和材料,市场准入股的审批人员进入业务审批系统对照申请材料逐项进行审核。只用了一个多小时,丁先生就拿到了“峄城区丁家理发店”的营业执照。

组建易成(峄城)帮代办服务队,实行全过程无偿帮办代办服务,是峄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的具体举措之一,目的就是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在“放管服”改革中,峄城区坚持以人民群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一次办好”工作,不仅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还切实增强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年上半年,峄城区行政许可事项在线网办率达99.4%,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766483件,曾经跑断腿、磨破嘴,群众和企业办事“一直在路上”的局面已被彻底打破。

“一枚印章管审批”

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到行政部门办事,要跑多部门盖多枚公章,有时候跑很多趟还不一定能办成。

2018年11月,峄城区在全市率先组建了行政审批服务局,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到一个部门行使。对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的153项行政许可事项和24项其他类别行政权力事项,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原主管部门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再加盖本部门印章,杜绝重复盖章。

与群众、企业相关联的服务事项 “应进全进”。峄城区市民中心服务大厅,设置135个服务窗口,配备工作人员190余人,整合进驻行政审批服务局、税务、民政、人社、医保、不动产、公积金、建行、水电通信等28个单位、453项政务事项,是全省进驻事项最多的区县之一,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窗受理”“一窗发证”,让群众和企业“进入一扇门、办成所有事”。

全面落实山东省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要求,推行受理与办理相分离机制。根据“一窗受理”改革要求,将所有事项和“一件事”的材料收取、受理初核、证照发放等职能交由前台受理窗口承担,实现前台“一窗受理”,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专业审批人员后台专心审批。

7月的一天,中电建枣庄发展有限公司的翟肖冰,来到峄城区市民中心服务大厅,很快就拿到了企业施工所需的证件。她告诉记者:“我常来这里办业务,总有一种温暖的感受,工作人员不仅服务态度热情,而且办事特别快,给我们企业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民中心基本实现了“五个一”的集成服务模式:政务大厅一窗受理、应办尽办(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关联事项,一链办理(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事项按链条进行优化整合,将“一事一流程”整合为“多事一流程”);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服务网和原业务系统并行使用,群众网上提交办事材料,审批人员通过提取数据,通过业务专网,实现并行使用);政务热线,一线连通(全市统一并到12345市长热线);贴心帮办,一次办结。

办事更便捷

服务更贴心

峄城区市民(企业服务)中心是峄城区落实中央、省、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次办好”,优化营商环境,高标准打造的一站式便民为企综合性服务新平台。市民中心服务大厅核心区9000多平方米,除主体建筑工程外,投资3000多万元对软硬件进行了升级改造,智能化服务正逐渐成为政务服务工作常态化。

市民中心每个进出口都设立了智能取号机,一进入市民中心,导服员就会对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进行业务分流和引导,既可现场取号,也可电话或网上预约,实现“一窗取号、全厅即办”的“一窗受理”模式。企业和群众随时随地用手机、电脑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自行网上申办业务,真正实现了“数据网上跑,群众不用跑”。

在企业注册自助服务区,企业和群众可自主完成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操作。自助终端机可以提供复印、预约、办事指南和进度查询、行政许可申报等便民服务项目,如果办理当日时间紧张,可以随时凭短信码到智能文件柜取件,还可以通过邮政服务邮寄到申请人指定地址。今年以来,企业开办线上申请率达97.48%,其中全程电子化占比51.68%。

24小时自助服务区则“24小时不打烊”,扫清了“非工作时间”服务盲点,实现了政务服务从“8小时”向“全天候”的跨越,有效解决了市民办事时遇到的时间难题。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峄城分中心主任刘继泉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我们共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1087个,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

如今,到市民中心服务大厅办事的群众和企业都有同样的感受:政务越来越透明、程序越来越简单、服务越来越高效。一切都是为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这一深层次的变化,彰显了峄城区“放管服”改革自我创新、追求卓越的勇气和谋略。

当好“店小二”

跑出“加速度”

在推进“一次办好”工作中,峄城区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精神,化繁为简、再造流程,实现线上线下“双线”深度融合。提速“3545”改革至“2335”,做到企业开办2天办结(审批环节即办,全过程2天)、不动产登记3天办结、工程建设项目35天办结,分别比省、市“3545”要求压减1天、2天、10天,跑出了服务经济发展的“加速度”。

为保障“2335”工作目标的顺利实施,先后落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

容缺受理压时限。建设项目缺少相关手续或前置材料的,实行容缺受理,在审核期内对已有材料先行审核,待提供完备容缺材料后,审核补充材料,快速完成审批手续。通过容缺受理,即时审查,最快半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

联审联批推进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召集各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联审联批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变“企业到部门跑”为“一次联审通过”,节约了审批时间。

创新服务提效率。创新“项目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模式,依托“榴乡诉递”信息化平台,提高部门间沟通效率。比如工程竣工验收工作,通过平台发出指令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指定时间节点统一到现场进行验收工作,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审管联动提效能。制定《关于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与监管联动新机制的通知》,按照“审管分离,权责一致”的原则,将行政审批与行政监管分离,厘清权责关系,提高服务效能。

专属服务有温度。成立“易成”帮办代办服务中心,免费提供工程建设项目等审批咨询、指导和帮办代办服务。设置企业服务快捷绿色通道,设立专门服务企业项目的VIP室,制定具体办事事项的“菜谱”,办啥事、怎么办,一目了然。

“想群众所想,急企业所急”,峄城区围绕“一次办好”改革,坚持先行先试,不断创新改革举措,让企业办事更方便、群众办事更舒心,唱响了“枣庄峄城,一(峄)来就成,早(枣)来早成”的“双招双引”口号。

新闻推荐

铭记历史薪火相传 97岁抗战老兵见证战争与和平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纪念日。2日下午,97岁的台儿庄战役抗战老兵贾遂周在枣庄台儿庄大...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