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北”挑重担

枣庄晚报 2018-11-29 10:22 大字

不管什么工程,他都和职工并肩奋战。科技大棚需要电力支持。变电站状况天天问。▼户外巡查很辛苦,掌握用电情况更重要。科学操作老职工也要学电脑。难得空闲陪陪女儿。

今年3月1日,正在变电站巡检设备的吴艳超,突然接到担任齐村供电所所长的通知,他感到从没有过的压力,一夜辗转反侧。让一个年轻小伙子到一线负责主要工作,这不仅是领导对他工作的认可,其中也冒着不小的风险呀!自此,这个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东北汉子,把根扎到了市中电力最基层。

1987年出生的吴艳超在辽宁长大。硕士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好多单位到学校招聘,但他考虑到枣庄地域环境及风俗习惯和当地差不多,山东电网工作又走在全国的前列,于是就选择到枣庄供电公司工作。他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工程师,没想到在专业班组工作不到5年,单位就让他担任齐村供电所所长。所里人员平均年龄46.8岁,负责辖区3.6万户电力客户,31岁的吴艳超脑袋一下子大了,来不及犯愁,前来的一名投诉者让他把精力立刻投入到解决难题中。吴艳超亲自出马,用心用意为客户着想,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次,一个在外工作两个月没使用电器,但待机耗电300元的客户,怎么也不愿交电费。吴艳超就带着电工和仪器登门测试,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并且还教客户学到了节电常识。

农网改造,基本上是20年一轮。2000年初改造的电网与现在的负荷不太匹配,用电经常出现跳闸,群众反映非常强烈,每天抢修量特别大。吴艳超就集中力量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为了不影响居民生活,小工程就在4点到5点之间干,大工程就提前通知不影响客户做生意。2014年,在渴口变电站农网改造过程中,为了完成工作他一再推迟婚期。有两个客户因用电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感动地做了一面锦旗,还买了很多鞭炮到所里表示感谢,结果让他们把鞭炮带回去了。吴艳超说:“群众的认可就是工作价值所在。”

为了提高工作速度和质量,吴艳超分期分批手把手地教年龄大的师傅学习电脑操作。使全所上下掀起了学习电脑的热潮,一位师傅说:“跟着年轻的领导干我们落不了伍。”

作为所里的带头人,吴艳超创新实施了台区为点、片区为格、所区为网的“网格化”服务网络。一个个难题的解决,一个个成果的出现,吴艳超赢得了所里所有员工的支持与尊敬。这个谦虚好学、勤奋踏实的“小东北”说:“我的心在市中,我就要在这里扎根。”

(记者 孙慧英 通讯员 娄倩 文/图)

新闻推荐

梦之翼:打造文化与消费聚合地

本报记者张运永近日,记者走进枣庄市第一家文化创意类众创空间、唯一一家文化产业孵化器——枣庄梦之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见...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