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白纸黑字”全凭写 如今办公交流靠网络 无纸化,改变工作生活方式

枣庄晚报 2018-11-28 10:20 大字

电子文件、电子书、电子病历、电子银行……眼下,电子火车票来临的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四十年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所取得的发展成果顺理成章地惠及到了市民日常生活,同时也引领着办公方式的转变。

书信被电子信件取代 交流距离“变短”

“写信!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似乎感觉很陌生了,但是对于我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来说却是很时髦的事儿。那会儿,没有手机、电脑、微信、微博,更没有形形色色的社交网络,信件成了连接亲朋好友唯一的方式。因为自家亲戚不多,且大多生活在同一城市,收到信件几乎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儿,每天看着做邮递员的小叔带着一麻袋信件,就想着如果这里有一封写给自己的信,那该是一件多么恣的事啊。”对于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魏先生来说,自己对改革开放的记忆可以说是印象最深,记忆里一身绿装、骑着车子大街小巷送信件的邮递员小叔“最拉风”。

“后来,姐姐嫁到了河北,哥哥到了离家很远的地方读书,家里的书信来往也多了起来。处对象那会儿,我全指望着书信寄托思念之情,结了婚有了孩子,恰巧受单位委派到外地学习,那两年也是全靠书信了解家里的情况,偶尔有个要紧的事情就得拍电报,后来家里安装了电话,但是电话费用却很高,不少人还是通过书信进行交流。随着时代发展,电脑、手机的普及,电子邮件的崛起,书信往来已经远远地滞后于人们的生活,同时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入我们的生活,随时可以视频、语音聊天。”魏先生细数着身边的变化。

记账笔记“让位”电脑 两代人工作对比

“我们那个年代,真是纯靠‘本事’吃饭,现在到哪里都是电脑,这电脑真比人脑好用……”“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用这些记账,您这么多账本子搁在家里多占地方,改天您不在家,我都卖给收破烂的,别想找到……”在市府名苑小区一对父子正津津有味地争论,父亲曹先生在一家国企做了近半辈子会计,如今小曹也走上了工作岗位,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老曹总是看不惯小曹到哪里都拎着电脑,动不动就喊着无纸化办公;老曹对家里收藏的记账笔记时不时拿出来炫耀一番,小曹对此却是嗤之以鼻。

父子俩正争得面红耳赤,突然电停了,儿子责备父亲没及时充电费,父亲幸灾乐祸似地调侃:“你那电脑咋罢工了呢?”对于父亲的调侃,儿子吹起了胡子瞪起了眼,但是他心里知道他和父亲两代人的办公模式没有好与坏,只是改革开放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快到老一辈还没能把电脑弄明白,快到现在年轻人还没来得及将智能手机玩出个所以然,微信、支付宝、外卖、打车、共享、电子火车票、5G就纷至沓来。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市民尽情享受着不断更新换代的智能手机带来的快捷、便利,眼看着“一波波”新事物快速地被送进了“博物馆”。

“互联网+”办公 身份证明从纸上到网上

“听岳父说,他做基层民警那会儿办公基本上就靠手和腿,从早到晚要么就是伏案唰唰地写,要么就是噔噔地跑。那时候,谁要是能写一手漂亮的字,绝对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儿,居民材料、回复函全靠手写;那时候户口簿和介绍信是证明公民身份的有效凭证,开头介绍信三个字分量很重,然后就写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来自哪个单位或哪个村,需要办什么事情等基本信息,然后盖上公章。没有单位的公章,这张介绍信基本就是一张废纸,公章就是你身份的证明。”在山亭区做基层民警的陈先生最喜欢听岳父讲述他们那个时代基层民警的生活琐事。

“自己参加工作轻松了很多,电脑也成为基层民警办公的标配,而且各类现代化办公设备,如打字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等一应俱全,记录、起草、编辑、修改、打印、存档、复制等常规工作,在这些办公设备的协助下,基本上分分种就能搞定。‘互联网+’等办公形式逐步取代了传统手写方式,极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另外,二代身份证的使用成了\‘流动中国’的真实写照,部分城市推出的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微信身份证亮相,也就是说,以后出门只需带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证明\‘我就是我’。”陈先生自豪地说。

(记者 张莉萍)

新闻推荐

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本报山亭讯11月27日下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政法委书记李爱杰带队到山亭区督导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督导组先后到银...

枣庄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枣庄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