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峄城 访峄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熙滨
本报记者 刘振江
“统筹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有利于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利于打造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发展城市经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是顺民意、得民心的实事好事。”峄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熙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问:目前峄城区创城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答:全市“四城同创”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峄城区迅速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今年以来,全区民生建设领域累计投入资金6.42亿元,占公共预算比重达71.1%。
落实三项制度。领导帮包制度。实行县级领导牵头、区直部门帮包、重点专线负责、村居网格管理“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强力推动创城工作扎实开展。联合督导制度。区纪委、组织部、督查局组成五个督导组,对8条专线、3个镇街和27个网格分片督导,切实完善创卫联合督导机制。动态考核制度。对城区每个网格和专线每月通报成绩,曝光问题;对问题严重的单位,约谈领导,跟踪问责。同时,开通举报电话,设立专项资金,实行有奖举报,让群众广泛参与监督。
实施四大提升。优化提升城市环境。对8处城市出入口统一规划建设,凸显中国石榴城石榴文化元素。投入2.8亿元,继续推进“一桥六路”建设。投入1800余万元,对主次干道的路沿石、绿化带进行重新铺设。新增绿地3.57万平方米、补植苗木150余万株,在重要路段放置鲜花1300套。城区道路罩面13万余平方米、新划道路标识线2.6万平方米、停车位2900个。改造提升路域管网。(下转A2版)
(上接A1版)加快实施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争取国家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专项资金1440余万元。改造城区人行道10万余平方米。全面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完善污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建设雨水管网8公里、污水管网4公里,大力推进再生水利用。完善提升休闲场所。完成文体中心项目建设,改造仙坛广场,编制仙坛山公园规划,滨河公园峄州桥北段正在加快设计施工,完成城市景观节点建设改造6处。努力提升市民素质。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开展系列专场文艺演出。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创卫生城”、“我为创城代言”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让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开展五项整治。突出创城重点,集中开展市容环境、“十乱”行为、“五小”行业、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投入500万元,新建垃圾转运中心1处,新购置压缩垃圾车2辆、清洗垃圾桶专用车1辆、垃圾桶1600个、升级改造公厕12座。清理乱搭乱建192处、占道经营和流动摊贩3200余处、野广告1600余处。
问:为确保创建成功,峄城区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节点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巩固创城成果。坚持完善落实好行之有效的创城工作机制体制,继续狠抓市容环境卫生整治,为城市“洗脸”;补植绿化带、粉刷城市立面、花木景观,为城市“化妆”;开展城区道路违法停车集中整治行动,为城市疏通“经络”,不断把创建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聚焦补齐短板。强化工作措施,重点抓好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部分小餐饮店等一些薄弱环节的治理,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落实机制。持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峄城、建设峄城、美化峄城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强化督查问效。落实督导检查,实行周调度、月总结、季评查、年考核工作机制,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对扯皮推诿、消极懈怠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创城这项民生、民心工程持续深入推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兆虎通讯员朱宗峰翟博文7月5日,记者来到山亭区山城街道三山前村,只见进村大道柏油路铺整一新,村内道路干净整洁。...
枣庄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枣庄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