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桨声灯影话古城

淄博晚报 2016-12-22 00:00 大字

□杨朝竹

聆听台儿庄古运河上极富韵律的桨声,消受得河两岸如梦如幻的灯影,是丙申年小雪过后的周末之夜。

之所以这样的句子开头,实在是难以抹去俞平伯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给我的印记。台儿庄古运河和秦淮河,相同的是,同样有桨声灯影,不同的是,台儿庄古城与华沙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这是六朝金粉的秦淮河不能望其项背的。

在古城一饭馆品尝了枣庄名吃“辣子炒鸡”、“羊肉汤”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要见识带着光阴印记的水上之旅,当结伴跨上参将署前停泊着的画舫,桨声随即就响了起来。两岸房檐、楼台下各色瑰丽的灯光,摇曳在船头上悬挂的那两盏红灯笼,瞬间给在如墨的水中营造出一个如诗如画的仙境。朱自清版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句子就浮现在脑海:“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而今,桨声灯影里的台儿庄古城,依然闪耀着“静影沉碧”、“浮光跃金”的光华,却已不见秦淮河边眼含幽怨兜揽生意的歌妓。洗去污秽与尘埃的古城,更显出一番别样的繁华与安宁。

“夜闲人寂,听数声桨声悠悠扬,不觉耳根尽彻;月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船桨轻柔地抚摸水面,水面顿时散金碎玉,古运河诗意般的笑声,与船妹子的歌声叠加在梦幻般的时空里缓缓前行。夜色中,眼前闪过精雕细刻的楼牌、衔接而建的古色古香的商号,晋派的高墙阔院,徽式的墙顶马头黑瓦白砖,闽南的砖雕木刻装饰,在灯光的映衬下,越发庄重而古朴;水巷上石拱桥纵横,树影婆娑处闪现出的长廊亭榭和“千里走单骑”字样的酒吧、店铺,挂着灯笼或幡旗的客栈、饭馆,以及传出的琴声,散发着别样的魅力。是《清明上河图》现实中的翻版,还是明清时代台儿庄“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再现,虽不敢妄语,但置身其中,自感连每一口呼吸都能嗅到这座古城的情愫与气息。

不多时,船泊停靠在西华门码头,登岸后顺着青石条铺就的街道上,仍觉像是行走在幻觉中。过丁字街北口时,老远就看见复兴广场有篝火晚会表演,上百名游人牵手串成一个极大的圆圈,时而围圈跳舞,时而冲篝火嗨歌,场面欢快有序,歌声鼎沸文明,给古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与温暖。

据导游小刘介绍,台儿庄夜色,年前就曾经风华璀璨。京杭大运河辟地开漕,作为绾连南北的货运重镇,台儿庄被乾隆皇帝御赐“天下第一庄”的美誉。独特的地理环境,致使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各地商贾,比邻而居,台儿庄的夜色,被商业的繁华和历史的风烟洇红。直到春,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古城在日寇的炮火下变为废墟瓦砾。时隔年后的年,枣庄市委、市政府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怀着对历史的敬畏,重续一段消逝的文明,使古城台儿庄得以重建。

走出古城东门,寒风瑟瑟,回望镌刻在城楼上“台儿庄”三个大字,护城河桥上仍是人流如织,城门两侧那副“岸柳河桥,要平分邗水二分明月;桨声灯影,岂独让秦淮十里清歌”的楹联,读来让人感慨颇多。在古城短短三个多时辰的行走,感觉一切如昨,岁月静好。

当大巴车启动时,已是夜色阑珊,但古城门前广场上,聚集在“紫气东来”门牌坊下休闲健身的人群,用人海一词形容仍不为过,遛弯的、闲聊的、下棋的、跳广场舞的、踢毽子的、滑跷跷板的、打羽毛球的各色老幼男女……好一幅四海升平之景,与几十米之外的古城内,每晚都要播放老电影《血战台儿庄》惨烈的战事形成鲜明对比。

或许,古城的重建与百姓的安居乐业,就是中国军队共同抗击日寇、不惜以自己的陨落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目的所在。

新闻推荐

身在国外心系父母 爸妈结婚纪念日 女儿电话帮操办

晚报讯(记者王晨曦)“你好,请问是张华和孙敏二位老师吗,二位结婚年纪念日套餐已经备好,请于今天晚上来餐厅用餐。”近日,家住市中区德仁俊园小区的孙敏女士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她这才想起,当天是她和丈夫...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桨声灯影话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