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力阻“病根”变“穷根”农村医疗服务好 健康扶贫举措多

榆林日报 2018-12-11 09:11 大字

本报记者 魏丽娟

近年来,子洲县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抓住国家卫计委对口帮扶的机遇,创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力阻“病根”变“穷根”,探索出了一条利民惠民的扶贫新模式。

对口帮扶效果好——

9例手术属榆林市首例

子洲县是国家卫计委对口帮扶县。自2014年起,国家卫计委对子洲医疗事业给予了资金、项目、医疗设备、人才培养等多管齐下的帮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促成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与子洲县医院结为帮扶对子,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每年选派5名专家蹲点支援,“一年一轮换、一帮帮五年”,提供和传授先进医疗技术、医院管理和服务理念。

2016年至2018年,双方重点打造内科、骨科、普外科、妇产科、小儿科;2019至2020年计划重点打造血液透析室、ICU、康复科、产科、感染科、新生儿科、精神科。9批37名子洲县医院业务骨干已经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进修学习。

在支援医院、专家的帮助和协助下,子洲县医院学科建设、管理水平、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综合实力有了全面提升。截至2018年11月底,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三批14名专家共参与手术370例,其中9例手术属榆林市首例,37例手术属于县首例。参与临床教学查房637次,其中疑难病例讨论212例,举办专题讲座152次,累计培训7408人次。

农村医疗新气象——

15分钟“服务圈”解难题

农村常驻人口少、居住分散,这给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带来了一系列难题:村医待遇低“守不住”,村卫生室闲置,公共卫生服务无法开展,老百姓健康保健、看病、就医难……

针对这些问题,子洲县在榆林市率先推行“一村建站、联村服务”的管理模式,即在常住人口较多、周边村庄相对集中的行政村建设标准化中心卫生站,配备1至3名有资质的村医,服务周边方圆五公里内的3至5个行政村。目前,子洲县已建成中心卫生站70个,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及部分非贫困村,基本建成15分钟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圈。

“一村建站、联村服务”也是镇村一体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模式,乡镇卫生院对各中心卫生站的人员等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与村医签订服务协议,让真正想干工作的村医留得下、用得上、守得住。为每个中心卫生站派出一名医生定期进行业务督导和服务巡查。中心卫生站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机构,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对就诊人员开展门诊报销补偿工作。乡镇卫生院还为村医提供业务培训学习机会,不断提高村医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健康扶贫拔穷根——

“家庭医生”保健康

子洲县从2016年起试点新农合贫困人口按人头支付制度,2017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新农合贫困人口按人头支付制度是将贫困人口的新农合资金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整合,打包支付给各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负责贫困人口的健康管理和医疗保障,所需资金从打包资金中支出。各乡镇卫生院与辖区内贫困人口逐一签约,为其提供“家庭医生”式的预防保健服务。通过健康管理使群众少得病,通过逐级转诊、强化医疗服务等形式控制医药费用。

这项改革让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转变,促进了医疗资源下沉,贫困人口实际报销比例明显提高,新农合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质。各乡镇卫生院对每名慢病患者提供每月至少1次的上门健康管理服务,让贫困人口切实享受到了“家庭医生”的服务。

今年,子洲县为全县49416名贫困人口代缴了参合费,贫困人口参合率为100%,大病保险率达到100%,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费用一次性报销比例达到90%,一站式结算服务达到100%。全县51名大病患者建立健全了大病专项救治台账,4895名慢病患者全部享受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100%。开展重病保障服务,目前已保障374人,补助资金208.94万元。

新闻推荐

荒山变景观

本报通讯员付宏丽摄影报道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子洲县先后建设了佛殿堂生态公园、金鸡山公园、滨河...

子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洲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