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85万亩果树年产值近30亿元山地苹果成气候

榆林日报 2018-11-17 11:32 大字

子洲果农把山地苹果包装入盒(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孙士清

连日来,绥德县义合镇墕头村的果农们忙碌不已,选果、装箱、装车,一车又一车的山地苹果从村口发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这里的套袋山地苹果在市场竞争中已占得一席之地,不仅在国内走俏,在国外也赢得了市场。2016年套袋秦冠销往泰国,2017年又开拓了尼泊尔市场。

这只是榆林市南部山区山地苹果喜获丰收、走出国门的缩影。目前,山地苹果已成为绥德、米脂、子洲、清涧、横山、靖边、吴堡、佳县等县区农民的主导产业,现在榆林市山地苹果面积达85万亩,今年预计产量达45万吨,产值近30亿元,成为推动榆林南部山区农民摆脱贫困的一条好路子。

抢抓机遇 做大山地苹果产业

榆林市南部六县和横山区,地处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吕梁山片区,这里既是革命老区,又是贫困山区,十年九旱,土地贫瘠,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如何让榆林南部贫困山区农民摆脱贫困,成为省市县各级政府共同关心的一大课题。早在2012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陕西省苹果“北扩战略”,认定榆林市绥德、米脂、子洲、清涧四县为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榆林市委、市政府对山地苹果产业十分重视,多次调研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于201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优质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大了对山地苹果产业的扶持力度。

榆林山地苹果产业依据苹果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对自然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着“因地适宜、合理布局、适区良种、集中连片”的原则,结合榆林市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榆林市山地苹果主要布局在省果业局确定的米脂、绥德、清涧、子洲、靖边、横山6个优质苹果产业基地县(区),并辐射到佳县、吴堡、榆阳、神木。这些区域环境良好、地势平缓、坡度15度以下、避风向阳、日照充足、水源较近、交通便利、土层深厚、土质较好,适合以梯田地建园。

市上出台了多种扶持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措施,推广“一年栽植保成活,二三年扶中杆,四年拉枝促成花,五年疏花套袋结好果”技术路线,严格执行《榆林山地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交流合作,以榆林山地苹果试验站、陕北山地苹果专家大院为支撑,助力果业产品研发、品种改良和精深加工,提高果业科技水平。

探索实践 产业形成多种模式

在苹果产业发展中,榆林市通过合理土地流转、股份合作、栽植大户和能人返乡带动、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参与,形成了“新型经营主体(返乡能人、企业、合作社)带动型”和“整村建设分户管理型”两大发展模式。南部各县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扶持措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绥德县墕头“合作社+农户”模式。绥德县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成立多家苹果专业合作社,通过发挥村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与合作社的互助服务功能,形成了村社协作、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组织管理形式。墕头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是由村妇女主任田俊莲发起成立的,合作社以共同繁荣、共求发展为宗旨,以诚信树立品牌,以科学创造价值为服务核心,以服务农户为最终目标,探索出了“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今年,合作社在现有果园规模的基础上,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栽植、统一管理标准,以合作社免费规划场地、技术指导,农户参与的方式打造起1000多亩的山地苹果标准示范园,使绥德山地苹果真正建立自己的品牌市场。目前,合作社有社员710人,在苹果收购中,合作社免费给农户提供反光膜、修剪工具、拉枝袋、有机肥和果园修剪管理技术,跟果农签订收购协议。

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地处偏僻的陕北农村,但近几年还是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今年秋,来该合作社买苹果的客商络绎不绝,3家尼泊尔客商一次性购买山地苹果100多吨。据统计,截至目前,合作社帮助周边村农户销售山地苹果7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使周边上千果农摆脱了贫困。

米脂“栽植大户带动”模式。米脂县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大户承包、集中治理”的思路,统一规划建园,集中连片发展,实现了山地苹果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县上制定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解决了果园单块面积小、栽植分散等问题,果园建设呈现出了“支部引领、大户栽植、合作社带动、股份经营”等多种发展模式。目前,全县山地苹果面积达到20万亩,涉及行政村168个,其中整村推进29个村,建成山地果园627个,年产量达到8.5万吨,产值4.2亿元。

2015年,栽植大户常俊飞在吕家硷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与群众多次协商,流转了五儿坬自然村多年沉睡的“撂荒”土地700多亩,成立了米脂县金红源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合作社坚持“一业主导,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山地苹果绿色发展方向,建成山地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500亩、存栏1000头规模的养猪场1座、年产1000吨沼渣的沼气池1座,种植农作物200余亩,初步形成了种养结合、“果—畜—沼”同步发展、循环利用的农业生态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该示范园2016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标准园。今年才挂果的果园就收获苹果6万多斤,收入12万多元。

合作社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在果园栽植、修剪、肥水管理、病虫防控等关键技术环节,雇用周边贫困户参与果园管理,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而且还使他们学到了种植专业技术,成了职业农民。常年在此打工的贫困户常焕祥过去是贫困户,自从在果园打工以来,每年有4万元的稳定收入,依靠合作社走上了一条致富好路子,去年他已退出了贫困户。目前,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已有21户贫困户参与果园管理,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

精准发力 山地苹果前景广阔

榆林山地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省果业部门的高度关注。9月7日,在米脂县召开了全省苹果“北扩西进”产业扶贫促进会,全省各地市果业管理部门领导及果树栽培专家等参加了会议,通过现场观摩、把脉问诊,推动了山地苹果这一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山地苹果已成为榆林市南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优势在山坡,致富靠苹果”已成为广大果农的共识。下一步,榆林市将精准施策,精准发力,重点解决果园管理不规范、基地面积推广与技术普及不同步、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品牌引领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等问题。通过加大对榆林市山地苹果产业的扶持开发力度,预计2020年,榆林山地苹果总面积将达到100万亩,实现人均1亩苹果;80%的果园实现标准化管理、无公害生产,优质果率达到85%以上,鲜果贮藏能力占到总产量的60%,气调和冷藏能力占到总贮藏能力的30%以上,苹果加工量占到总产量的20%,把榆林市建成全国优质山地苹果生产基地,实现农民整体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扫一扫!馃馅也可二维码查“身份”

本报记者郝彦丰徐子昕杨凌摄影报道第二十五届杨凌农高会期间,榆林展区内的不少展品旁都摆放着统一制作的“榆林好产品”标...

子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洲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