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从园则坪看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陕西农村报 2018-11-28 07:00 大字

■贺小巍

一个面花节让原本沉寂在淮宁河边的小村子“活”了起来。

自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乡村的繁荣振兴和发展走向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对于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两支力量就在于外在推力和内生动力。外在推力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已经正在形成,通过园则坪的发展例子,我们更想探讨的是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陕北,比园则坪自然条件好的村子不胜枚举,但挖掘自身优势,凝聚本村力量,勇于扛起文化旅游大旗来振兴乡村的却没有几个。我们说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主要包括乡村内部的人才、土地、产业等。对于一个外部条件不好,既不临近大城市,也不拥有煤矿油井,还没有能吸引人来旅游资源的村子来说,内生动力可以说是无从谈起。人才没有,土地不值钱,能说得上产业的就是春种秋收,打谷子卖钱。在这样的条件下,园则坪人通过挖掘本土文化,变现本地民俗,走出了一条独辟蹊径的发展之路。

首先,内生动力要有一批好的带头人。园则坪的发展变化,与贺国银这个回乡干部的参与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人从城里领导干部的位置上退下来,站位高、视野宽、人脉广,投身于乡村发展建设,具有天然的优势。乡村振兴归根到底要靠人来振兴,那么,首先要有人愿意回到乡村,愿意从事农业。这些人从乡村出去,如今又回到乡村,对乡村有着本能的感情,能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应该成为乡村振兴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其次,内生动力要有创新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勇气。重耳文化和介子推的故事在子洲县南川地区一直都在流传,而且辐射周边三个县和七八个乡镇,清明节捏面花的习俗也在淮宁河流域广泛存在,但是只有园则坪举起了这面大旗,叫响了面花品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要发展,就是要破除“等、靠、要”的惰性思想,从自身要良方,从自身要动力,从自身要发展。

最后,内生动力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车有车道,马有马路,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优势,重要的在于怎么样将这些资源和优势变现。凡是发展的比较好的村子都是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和门路,比如袁家村、马嵬驿、诗经里等等。园则坪通过面花文化将介子推这个以“忠孝”著称的历史人物树立起来,凭借大家对传统忠孝文化的信仰和面花这种流传于民间的手工技艺的热爱,创新性地打造出了一个旅游文化品牌。找到了既符合当地习俗,又让人们易于接受的一种文化产业,人人都能参与,个个都能上手,使得产业发展可持续并且有生命力。

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乡村振兴也是个大宝库,需要不断地去挖掘,不断地去深耕,在好的政策指引下,只有真正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我们的乡村才会红红火火,才会生机勃勃。

新闻推荐

子洲县17名贫困劳动力“下江南”

本报通讯员叶春瑞报道近日,子洲县人社局组织17名贫困劳动力赴江苏长青农化公司就业,旨在进一步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为...

子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