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贺家渠“水土流失”成为黄土高原的历史

阳光报 2018-10-26 01:00 大字

阳光讯(记者 李源 文/图)“改革开放以来,子洲县在水利水保方面上的变化发展近乎翻天覆地!贺家渠小流域理仅在两年之内就实现了治理措施全覆盖,如今这里已不在是从前黄土高坡上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野峁,基本达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目标。”子洲县水务局流域办主任刘德清告诉记者。

据了解,贺家渠小流域2016年度项目涉及老庄焉、贺家渠、铁莲山、西山等村,有人口2100人,劳力500多人,到县城的距离35公里,因为过去治理的地子薄,道路差,是子洲县比较偏远的山区地带,人少地多,地形较为平缓。仅在2016年,贺家渠小流域就完成治理面积8.9335平方公里,基本农田151.79公顷,水保林202.62公顷,经果林47.82公顷,种草58.34公顷,封禁治理432.78公顷。通过两年的治理,全面完成了治理任务。

因当地群众认识不足,为顺利推进贺家渠小流域治理工作,相关组织人员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水保重点工程建设知识方面的宣传,让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共识。随后,县水利局联合村干部因地治宜,全面规划,进行集中连片式的规模治理。贺家渠小流域根据自身因素,在平缓地上建设基本农田,在25度以上大的缓坡地上造经果林,在陡坡陡洼上造用材林与灌木林,小型沟道打谷坊,修通了村与村、村与地块的生产道路,经济林建设主栽核桃和苹果,乔木林以刺槐为主。此外,灌木林主栽紫穗槐和柠条,为了确保水保林的成率,还在栽刺槐和紫穗槐的地方同时都种了柠条。

贺家渠村支书贺宏伟介绍称:“在治理过程中,我们从2016年10月开工,次年4月30日结束,工期180天,施工期间县乡村密切配合,日上机械60多台,上劳90多人,形成了扎扎实实、轰轰烈烈的治理场面,经过几个月的会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项目区的治理已成规模,形成了从山顶到沟底、从沟掌到沟口的一次性全方位的集中连片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治理,贺家渠村的基本农田面积明显增加,林草覆盖面积迅速提高,封禁治理成效显著,道路畅通,村情村貌有所改观,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刘德清告诉记者:“如今,贺家渠小流域在社会、生态和经济三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效应,相比未实施项目前,贺家渠人均收入得到了30%的提升。”

新闻推荐

行走文坛 追索真理 访文艺批评家党圣元

党圣元在翻阅文献躬耕文坛终不悔党圣元接受家乡传媒记者采访题词遥寄乡情党圣元,文艺理论家、批评家,笔名盛源,1955年9月16...

子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