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回到家乡子洲县马蹄沟镇高家沟村亲身感受到家乡的
2014年,我回到家乡子洲县马蹄沟镇高家沟村,亲身感受到家乡的十大变化。我为这些变化感叹着、震惊着!
秋收变了:种植面积全村比往年少了四分之一,越来越多的人依靠打工经济、养殖经济奔小康。
村道变了:村道路基被抬高拓宽了许多,坐车途经这样的村道,一种几代人梦中期盼的理想就要成为现实。
车辆变了:10年前,乡村里没有一辆车,今天,常住人口100人左右的村庄竟然拥有48辆车,几乎家家都有小车。
养殖变了:10年前,村里只有5户养羊的,一户养鸡的专业户。现在村里养牛的16户,大规模养猪的3户,养羊的10户。
生态变了:村里长草的山头明显比往年多了,这与更多的人放弃种植有关。村里的大柳树一排排,犹如迎客的礼兵,耸立在宽广的坝坪里。
庄风变了:一个村庄的风气如何,至关重要。去年这时候我回到村里,坝坪里平展展的好地,因为纠纷被荒草占据,现在,变成了满眼的玉米。
村容变了:今年回家,村里不少人家的院落、坡道用砖硬化了,木格子窗子换成玻璃了;有的人家用上太阳能了。
副业变了:这两年,村里时兴捉蝎子,去年一斤卖到480元,去年村里捉蝎子收入过10万元,今年,村里捉蝎子收入也近7万元。
习惯变了:村里的一些村民为了干活和孩子上学到城里居住,城里的干部带着家眷回村里度假了。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吃蔬菜的多了,吃肉食的少了。
娱乐变了: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放戏机,村里住的人虽然少了,但是,热闹不减。放戏机放出的各种娱乐节目给山村增添了不少快乐。
变化带来的是富裕,是快乐。不变的却是村民永远的美好习惯和勤劳品质。村里这些年来,没有一个违法违纪的。最令我震撼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在这个不起眼的村庄里走出了高考状元;另一件事是今年87岁的老人王升运在种地之余,编了200只筐子,可以卖到5000元!
置身于这样的变化中,我心中的快乐如村里的甜泉水一样流淌!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一首陕北民歌:《那达达没有咱山沟沟好》。这样的村庄让人住不够、爱不够、唱不够啊! 王祖文
新闻推荐
子洲县是为纪念陕北革命先烈李子洲而命名。这里有着典型的黄土地自然景观和人文积淀。这里的“馃馅”是一种享誉陕北、富含民俗的美食。跳动的美食——子洲馃馅
眼睛带你看子洲子洲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步入该县随处可见黄土山峁连绵起伏,其间条条沟梁似仰卧着的大地母亲额头的道道皱折,标记着陕北大地古今苍桑的历史变迁。古老的黄土地是中华文...
子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