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县山心镇蓬塘村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但在2015年以前,茶叶始终没能为蓬塘村创收,直至茶艺培训班开办,扶贫干部几次入户动员茶农学习炒茶 一门炒茶手艺让她脱贫住

玉林晚报 2020-06-20 15:03 大字

张秀必在采茶

茶叶种植成了蓬塘村的主要扶贫产业。

“你现在会压成茶饼了吗?”蓬塘村第一书记郭瑞捧起张秀必家里刚炒好的茶叶询问道,一旁正在炒茶的张秀必擦了擦满头汗水,笑着回答道:“还没会,想去学。”

“现在流行茶饼,要去学了,等下期开班我就通知你。”与四五年前郭瑞第一次劝说张秀必去学茶艺时截然不同,这回张秀必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茶艺培训班,既是蓬塘村许多贫困户的脱贫利器,也是蓬塘村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茶农不信学习炒茶能致富,扶贫干部频频入户动员

家有两个年迈患病的老人,还有一对正在读高中、大学的儿女,丈夫身体不好,无法继续外出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几乎全落在了49岁的张秀必肩上。

“郭书记来到我们村后,挨家挨户地查访,了解我们家的情况后,不仅把我们家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还劝我到村里开办的茶艺培训班学习。”张秀必难为情地笑了笑说,当时丈夫根本不相信学习炒茶能赚钱,对郭书记的提议极力反对。

郭瑞介绍道,得益于蓬塘村特有的富硒土壤、原生态的天然环境,该村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达133.33公顷,还有40多年的老茶树。但在2015年以前,茶农都不懂得炒茶技艺,一直以来都是直接销售茶青,而4元1公斤的茶青难以为茶农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蓬塘村支部书记梁文光了解到,玉林茶艺学校可以培养专业的炒茶师,于是与该校陈校长联系。”郭瑞说,得知蓬塘村的情况后,陈校长亲自到村里开办茶艺培训班。

然而,免费的培训班却一度面临无“学员”的窘境。开办之初,大部分茶农与张秀必的丈夫一样抱着怀疑的态度,不相信学习茶艺能增加收入。经不住郭瑞等扶贫干部的再三劝说,张秀必参加了第一期茶艺培训班。

凭着炒茶技艺收入翻了几倍,贫困户顺利脱贫

张秀必没想到,在茶艺培训班上,她不仅专业地学习到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包装、销售、品茶等各环节的知识,还掌握了炒茶技术,对绿茶、红茶、白茶的制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如此,参加培训的贫困户每期还能得到800元补贴。

“因为不懂炒茶技术,卖了20多年茶青,一年才得一千几百元。如今自己懂得炒茶、加工,原来4元1公斤的茶青加工成茶叶后能卖到八九百元1公斤,一年能赚2万多元。”聊到如今的收入,张秀必乐呵呵地说。

如今,蓬塘村的茶艺培训班已办了4期,张秀必每期都参加。经过几年的学习,张秀必已熟练地掌握了炒茶、泡茶、品茶等技艺。“炒茶很讲究,火不能大、心不能急,我发现,心情好的时候,炒出来的茶特别好喝。”如今,张秀必觉得日子越过越有盼头:2017年,他们家顺利脱贫摘帽。2008年,他们家就建好了一栋两层半高的楼房,但因为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外出挣钱,房子一直没能装修。2019年,她花了13万元将房子装修一新,一家人也住进了“新房”。如今,女儿已大学毕业,成了一名老师,儿子正在大连读军校,未来值得憧憬。

贫困村脱贫摘帽,带领村民增收增产

蓬塘村是“十三五”贫困村,其中贫困户有158户共678年,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靠发展茶叶种植和茶叶加工,2019年底已脱贫155户共673人。

张秀必指着家里的传统炒茶灶告诉记者,在郭书记和村支书梁文光的努力下,县政府对蓬塘村贫困户投入了10万元,给有需要的贫困户建好炒茶灶,减轻了他们的劳动量,也提高了茶的质量,贫困茶农的收入也节节攀高。

“郭书记还联系了兴业县淘农村网络销售平台,为我们做电商知识培训,教我们利用电商、微信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在村委,还设立专门为村民销售茶叶的电商服务点,以第一书记代言的白茶得到很多消费者的认可。”张秀必感激地说,不管是扶贫干部还是帮扶人,都在帮她卖茶,“梁支书的妻子也炒茶,他不帮妻子却帮我们贫困户卖。”

郭瑞介绍道,蓬塘村的扶贫产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成立了3个合作社,其中蓬塘村村民合作社利用扶贫产业资金,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入股兴业县鸿鑫农业有限公司,以分红的形式服务贫困户。2019年还引进德林社有机肥加工厂,既化解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也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记者 庞献 廖源)

新闻推荐

蘑菇产业富一方

吴荣覃锋近日,笔者在兴业县卖酒镇食用菌扶贫生产基地看到,该基地的工人正在剪菇、装车,打包发送给订单的客户。据基地负责人...

兴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