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城寻“蕴”

玉林日报 2018-01-24 11:11 大字

近日,兴业县大平山镇古城村18位年轻人放下繁忙的工作,经过二十多天的奋战,终于将两块16吨重的大石头从高山上搬了下来,经精心加工后落成于古城村的村门和文体广场。这两块“文化石”的落成,不仅美化了古城村的村貌,提升了村容品质,更提升了“古城”这座历史村庄的文化内涵。

古城村因“古城”而得名

走进古城村,绿树环绕,新房林立,与“古城”二字相去甚远,记者不免心中暗生疑问,古城村因何而得名?是否真与古城有关?

陶武忠老人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惑。陶武忠是古城村人,曾是一位文化工作者,为了解开古城村的历史之谜,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终于在《玉林地名志》和《玉林市志》里找到相关的记载。

据《玉林地名志》(1989年版)和《玉林市志》记载,隋炀帝时期,今兴业县一带属郁州,公元621年(唐朝初期)属兴德县。公元665年,唐朝析兴德县分置潭栗县,以平琴州容山县为县城,治今兴业县大平山镇一带;析石南县分置兴业县,治所在今兴业县城区北部。唐朝末年,今兴业县一带分属兴业、郁平、兴德、潭栗4县。公元972年(宋朝建立后),废郁平、兴德、潭栗3县,并入兴业县。“古城”遗址是唐代平琴州容山县治所,“古城”因是容山县县城所在地而得名,历经岁月变迁,古城早已残缺不全。约八百年前,覃、黄、李、龙、卢、赵、梁、陶八姓先祖先后来到“古城村”,他们开辟良田、坡地,勤耕苦种,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最终定居下来,取名古城村。

陶武忠老人说,至于哪个姓氏最早迁至古城村,查不到文字记载,但据民间老前辈口头流传是黄姓最早迁入,继后陆续迁入的只有陶姓和卢姓有文字记载,如今的古城村以陶姓人口居多。

尚武重在修身养性

走访中,记者碰到了村里的老教师覃家勇。覃老师介绍说,古城村历代村民躬耕好学,人才辈出,单说近现代,1949年前,武有抗日名将陶衍江,文有为官清廉、造福一方的龙道承等;1949年后,有玉林市第一位土木建筑高级工程师李康,广西大律师李华繁,玉林市高考状元李少文,中国男排主力陶坚……这些古城名人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也为古城村增光添彩。

“习武重在修身养性,不仗势欺人,不欺凌弱小。”这是古城村前辈对后人的训诫。古城村是一个尚武的村庄,古城村的先人习惯于习武强身。民国25年(1936年),南少林十八路庄玉林第五代祖师之一的陈定国应邀到玉林县莲塘村、良村坡等地开馆授教,各地青年闻讯纷纷登门拜师学艺,古城村的老前辈当时也求教于陈定国,深得秘传,进一步将古城村的功夫发扬光大,在当地颇有名气,十八路庄功夫传至今日。

在近现代,古城村的尚武传统转化成了青年报效祖国、为国奉献的风气。抗日时期有指挥若定的名将陶衍江;抗美援朝时期,10多位古城村青年积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国侵略者。

曾经获得多个全国举重冠军的陶闯是古城村的杰出代表。陶闯的父亲陶振向记者介绍了陶闯的光辉事迹:1984年,年仅13岁的陶闯来到桂平举重队,开始了艰苦的训练,14岁就获得自己的第一个冠军;1985-1990年间,先后三次获得广西少年举重赛冠军和一个全国青年举重赛总成绩冠军;1990年5月,陶闯入选自治区举重队,当年参加亚洲青年举重锦标赛,一举摘取桂冠;在1994年全国举重锦标赛和全国举重冠军赛上,陶闯又先后夺得两个75公斤级的冠军;1993年到1997年间,他六次打破全国75公斤级纪录。退役后,陶闯担任教练,他的弟子陆永、杜炳好、岑彪先后获得奥运冠军、世锦赛亚军及亚锦赛冠军、全国冠军、三破全国纪录两超亚洲纪录等多项荣誉。因为成绩突出,陶闯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荣获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评为“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个人”。

尚武的传统让古城村的文化体育蓬勃发展,英武团和英华团是村里的招牌,团里的醒狮队如今以吸收培养中小学校的青少年为主,有100多人参与其中,年仅10岁的卢桂桦是醒狮队的一名鼓手,他从6岁就开始学习打鼓;女子舞龙队更是村里的一大特色,以村里年轻力强的妇女为主,有队员40人。这些团体活跃在乡村各处,还经常受邀到各地演出,为传播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热心公益的新时代精神

物换星移,古城村已走过了800多年的岁月,唯一见证了古城村历史演变的或许只有村里的一棵老樟树了。据村民们介绍,谁都不知道这棵樟树的确切树龄,只是曾经有兴业县园林局的专业人员前来查看过,初步判断老樟树树龄在800年以上。

围绕着这棵老樟树,村里建起了文体广场。这个文体广场的建设凝聚了古城村群众热心公益事业、慈善乐施的奉献精神。当时文体广场的用地已经分配到各家各户,村民们发挥“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以远远低于当时地价的价格,“半卖半送”为文体广场的建设腾出了足够空间。为解决资金上的困难,村民们又慷慨捐资,从几百到几千,最高者捐资高达10万元。2012年11月,占地4800平方米的古城村西片文体广场建成,此后,村民们从此有了集中的休闲、娱乐场所。

早在2002年,古城村办公楼的建设就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当时,古城村的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为了改善办公环境,方便群众办事,村民们先期集资10多万元盖起了两层的办公楼,后经国家拨款加盖了第三层。同年,村民们又集资数万元铺设了村里的主要道路,村民们从此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古城村素有重教兴学的好传统,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就读环境。1991年,村民们集资24.8万元,在古城小学新建起一幢48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教学大楼;1998年,群众又集资4.5万元,香港陶氏兄弟捐资14万元,建成一幢三层531平方米的图书大楼,古城小学的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后,从古城村外出的爱心人士、在村的经济能人和村民们又多次募捐善款,用于改善古城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每年奖励优秀学生、优秀教师。

如今,古城小学正着力建设以“诚文化”为核心的学校品牌,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师生共读“诚信”三字经、班级开展《夸夸我诚实》主题班会、到村里为孤寡老人做好事……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爱国爱家爱集体、诚信做事诚实待人的文化。

古城村的优秀传统和美好品质正在年轻一代中得以传承,并将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公益活动进校园

本报讯(见习记者黄锦群)1月19日,玉林红豆义工协会联合玉林爱尔眼科医院、兴业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进入兴业县卖酒镇留守儿童关爱学校开展公益活动,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玉林红豆义工协会开展“自救有我小...

兴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业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