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石南刀”为何斗不过“阳江刀”?

玉林日报 2017-05-04 15:08 大字
在桂东南甚至广西一枝独秀,持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字招牌,产品始终处于供不应求形态,它就是“石南小刀”。它是个响当当的品牌,但多年来它却无法借助固有优势振翅高飞,与其同时期崛起的广东阳江小刀已经大踏步向前,它还在转型的道路上蹒跚而行。

“小刀村”曾威名赫赫

石南小刀的主要出生地兴业县石南镇凤山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刀村”,其制作刀具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代代传承下来,拥有了独特的工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闻名十里八乡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凤山村居民以祖传制刀技术为依仗,大胆创业,从手工作坊开始,转型至机械化生产;所用材料也从普通钢铁,转用新潮的不锈钢材,在一锤锤打铁声中打出了“小刀村”的威名。当时全村有90多个小作坊进行刀具生产,年产各类刀具100多万把,总产值超过500万元。小小的凤山村,“刀王”、“小刀专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数千村民依靠制造小刀走上了致富路。

凤山村村支书朱报留对那一段辉煌的历史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村里人有资金、头脑灵、信息通。他们通过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村到小刀作坊进行技术指导,广泛收集市场上热销的最新刀样,努力以“好、特、新、奇”争夺市场。朱报留说,由于多管齐下,几年间,村里制造的菜刀、水果刀等多种刀具因适销对路、性价比高,占领了区内市场。有的产品还远销义乌、沈阳、广州等城市及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30多年过去,石南小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屹立不倒,并以锋利、耐用深受广西、广东、云南等市场欢迎,固守着多年打拼下来的阵地。

“硬伤多”致转型失败

石南小刀虽然成功打出其市场声誉,但并没有如人们所愿,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做大做强。

而与石南小刀几乎同时起步的广东阳江小刀,却一直在大踏步前进中,与石南小刀的萎靡不振形成了强烈反差。广东“阳江十八子”、“盛达刀具”等一批名牌产品,如今扮演着中国菜刀制造业发展的领军角色,把“阳江小刀”的盛名推向世界,目前,阳江五金刀剪产业总产值达到510多亿元,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石南小刀因何发展乏力?产品的低端路线及无序竞争是它的硬伤。

金石菜刀厂老板梁启波认为,石南小刀的市场推广长期依赖的是低价策略,例如一把菜刀十多年前和现在的价格不相上下,但是原材料、人力、租金成本已经大大增加,利润极微薄,已经严重影响到工厂的生存,更谈不上积累资金寻求发展了。更有些人为争夺客户,相互削价,更使利润水平雪上加霜,在无利可图下许多人已经退出小刀制造业。

兴业县立勤小刀作坊老板梁立勤是石南小刀锻制技艺的传承人,他认为石南小刀最大的问题还是本地缺乏产品的统领公司,无法制订统一的产业政策,以致各自为战,各自乱战,至使小刀业发展停滞。

据记者了解,目前石南小刀产业园建设推进缓慢,小刀生产企业无法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而企业扩产的场地短缺、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突出,使企业转型的计划落空,凤山村数10家小刀制造企业已经缩减为4家,令人黯然!

“小刀人”盼建产业园

梁启波依然一直关注阳江小刀的产业发展情况。他说:“广东阳江小刀业,已经在精细分工、智能化生产上获得了可喜的进步,例如他们成立了刀具技术研究院、全球推广平台等,在外观设计、材料制造、工艺创新、新技术应用、营销模式等已经远远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但石南小刀业可参照学习阳江的经验,补足我们的短板,实现弯道超车。”

朱报留已经临近退休,但他这几年一直在为建立小刀产业园而奔忙。他认为,建设产业园,需多部门支持,实施起来确实不容易,但是即使有困难,这个产业园也必须得推进。他说,在产业园建成后,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入园创业,以加强小刀制造业的配套服务,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和市场层次,为石南小刀成功转型打下基础。

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坚持发展,成为小刀人的坚定意志。这些年他们想方设法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例如梁启波组建合股工厂以解决资金困难,梁立勤尝试网络销售、代理推广等,尽管有得有失,但都在努力创造发展的契机。

梁立勤说,目前各地正在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因此石南小刀不能再吃老本,应当在发展规划、产品创新、专业配套、营销平台建设上加大投入,才能发挥自身优势,弥补不足,真正做大做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新闻推荐

全区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召开 苏海棠在玉林分会场发言

本报讯(记者韦藿珍)4月17日,自治区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在南宁召开,会议分析了全区今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举行,市长苏海棠在玉林分会场...

兴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