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月三”,怀念一个诚挚的歌者

玉林日报 2017-03-29 15:09 大字
“又到三月春暖时,姹紫嫣红欢声起,江滨歌坛今犹在,故人听歌在瑶池。”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踏青歌节,宛如那融融的春日如约而至,风和日丽的江滨公园,人们在迎接这个古越民族盛大节日之时,深深地缅怀去年为传承玉林民间音乐文化而奔走呼号,最后倒在“三月三”山歌会的梁承昭老师。

 “要为民间音乐搭桥牵线”

梁承昭出生于拥有多彩乡土文化传统的玉州区名山街道太阳村,他从小对采茶戏、木偶戏、唱春牛、大山歌等民间娱乐活动耳濡目染。

20世纪9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中国一片欣欣向荣,就在这个时候,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那时,被禁锢多年的各种地方传统文化娱乐活动逐渐复苏,各地的民间戏班、乐班、舞队、歌手也恢复了丢弃多年的艺术表演活动。梁承昭为眼前这一派蓬勃的情景所感动,他又重新研究起自己钟爱的乡俚土韵,在他心里,自己渴望已久的民间艺术的春天又要到来了。

出于一种对传统文化的酷爱,他经常活跃在这些民间艺人当中,为他们出谋划策,与他们共商发展。他发现许多有地方艺术特色的表演团队,虽然拥有不少的优秀剧目,却因联系不上戏场,最终自行解散;许多有才华的民间艺人,虽然技艺在身,却因找不到艺术展示的舞台,不得不搁置行当,弃艺从商。另一方面,一些需要有艺术表演助兴的民间庆典活动,却因联系不上相关的表演团队,不得不放弃原有庆典计划。梁承昭敏捷地察觉到社会上潜在的这种文化供求,果断地选择了民间艺术表演的经纪行业。他说:“我要为家乡的民间音乐搭桥牵线,为传承传统艺术文化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兴业县蒲塘镇,是一个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底蕴特别厚重的地方。梁承昭经常深入蒲塘镇,与各艺术团队的艺人促膝谈心,重新组成了蒲塘镇联合文艺队,凝聚了全镇的艺术精英,在梁承昭的穿针引线下,全市数十个乡镇都留下了他们艺术演绎的足迹。各乡镇不少老艺人在梁承昭的推荐下重新登上民间艺术表演舞台。

“让玉林民间艺术走进大学殿堂”

如何传承与发展玉林民间艺术,这是梁承昭老师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他认为,传统民间艺术要一代代流传下去,关键在取得教育机构的支持,而学校教育的工作者是老师,于是,他把视线投向了桂东南目前唯一的本科院校——玉林师范学院。2008年初春的一天,在玉林师院艺术系的办公室,梁老师见到了几位系领导,一番寒暄后,话锋直奔主题:“我今天到来,就是想让玉林民间艺术走进大学殿堂!”同样关注地方传统艺术发展,期待高校艺术教育与地方优秀文化结合起来的系领导听后异常兴奋,这正是他们早就梦寐以求的想法呀,双方一拍即合。于是,一个高等艺术教育专业与其文化母体终于走到一起来了。

2008年5月15日,一场以“玉林民间音乐走进玉师”为名的地方艺术演出专场,在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下,在玉林师院新建成的演艺厅拉开帷幕。大厅座无虚席,1500多位师生及来宾观看了这场精彩的演出。数十名优秀的民间艺人演出了八音锣鼓、采茶戏、打杯舞、哭嫁歌、唱春牛、喃都嗬、撑船调、鹩剧等精彩节目,玉林民间艺术在这个具有现代音响、灯光、舞台美术设施的演艺厅,展示了更为完美的艺术表现。

自此,梁老师与玉林师院艺术专业结下了深厚的交情,他经常带领师生下乡采风,也把学生的文艺节目带到老百姓当中去。在他的帮助下,玉林师院艺术专业在多个具有丰富民间艺术传统的乡镇确立了“玉林师院桂东南民间艺术实践基地”,促进了玉林高等艺术教育以及地方群众艺术文化的共同发展。

“玉林不能没有自己的‘三月三\’山歌会”

玉林古称“鬱州”,历史文化府蕴丰富,拥有丰富的传统民间音乐,但是却没有很好地挖掘出来。

梁承昭一直把这种社会现象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很早就下定了让玉林大山歌重新发扬光大的决心。他除了多方联系并鼓励民间山歌手继续放歌以外,还注意挖掘玉林山歌的历史,为本地山歌的再次崛起奠定文化基础,先后出版了几本《玉林山歌集》《玉林采茶曲集》。2007年,梁老师加盟旨在推广民间传统文化的“道声乡土文化艺术学社”,在这个志同道合的团队里,梁老师展示了自己的组织才能与敬业精神,多次组织民间群众艺术活动,紧紧把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凝聚在自己的周围。同时,根据当时广西各地“三月三”山歌会活动已蓬勃开展的大好形势,梁老师在“道声研究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玉林不能没有自己的‘三月三\’山歌会!”他的倡导得到了研究会其他成员的一致赞同。

玉林传统民间音乐的瑰宝——大山歌,终于走上了一个新的时代。2009年“三月三”期间,在市文化部门和热心人士的大力推动下,“玉林市首届‘宝炬杯\’三月三山歌会”如期在玉林市人民公园举行。是日,无数的市民一早就赶到了山歌会歌台前,结果大获成功。

自此,玉林每年都举行盛大的“三月三”山歌会,到2016年,山歌会成功举办了8届,每一届都留下了梁承昭老师忙碌而疲惫的身影。后来,山歌会也从人民公园转移到了江滨公园,更加宜人的环境使歌者与听者都进入了忘情的状态。

“让更多的年轻歌手尽快成长”

经过多年的奔波与努力,梁承昭老师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饱受了为民间艺术鼓于呼的艰辛。他还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后继无人是传统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梁老师一直把培养民间音乐艺术接班人视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把它列入其所在的“关注玉林民间文艺团队”组织的工作重心。终于,一个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产生了,那就是——“举办山歌培训班,让更多的年轻歌手尽快成长。”

2011年5月,在梁老师的极力倡导下,首届玉林市山歌手培训班在玉州区城西镇陂头村隆重举行。30多名中、青年农民歌手欢聚一堂,多名专家、学者在培训班上为学员们上课,有针对性地从文学、声韵、思维反映、演唱技巧等方面提升学员们的水平。

此后几年里,青年山歌手培训班总共办了三期,梁老师在付出辛劳的同时,也得到了民间山歌手们的敬重,他们都视梁老师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2016年4月,玉林市第八届“三月三”山歌会如期在江滨公园举行,本届歌会听取了梁老师的建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目的就是让赛歌会更加精彩,更加吸引观众,也更有利于青年歌手的脱颖而出。梁老师一如继往地全力投入到歌会的组织工作上,然而,就在赛事基本完成的第二天傍晚,歌会组委会正在商讨明天颁奖事宜之时,意外发生了,连续数天紧张工作的梁老师突然倒了下来,大家急忙呼唤,并拨打120急救。梁老师昏厥中一度苏醒过来,对众人说:“我没关系,大家继续讨论吧。”没想到这竟然是他生命中留下来的最后一句话。

毕生钟爱传统民间艺术的梁承昭老师,就这样倒在他为之努力多年的“三月三”山歌会上,许多歌手、歌友们获悉噩耗后,都悲痛不已。是呀,玉林民间音乐永远失去了一个虔诚的知音,永远失去了一个为之奋斗不息的弘扬者。

新闻推荐

11年坚持,“莫老爷”有一颗公益心

"莫老爷"(右二)与志愿者采摘蔬果,送给蒲公英之家的困境儿童在玉林公益界,“莫老爷”的名字如雷贯耳。“莫老爷”真名叫莫功伟,是市内一家公司的老板,也是一名志愿者。11年来,“莫老爷”坚持走在公益路上...

兴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