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女工的花样年华
县纺织厂工人演出剧照44年前,18岁的陈安容、曾少平等人从兴业县石南镇等各乡镇来到“玉林县纺织厂”,成为一名纺织女工,在那里度过了她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她们也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如今,家住玉城街道东明社区的陈安容和南观社区的曾少平都已62岁,陈安容珍藏的十几张老照片,见证了那段青春岁月。每次翻出来看,年过六旬的她们仍激动不已。
她们进了纺织厂不知羡煞多少人
1972年,家在兴业县石南镇的陈安容和城隍镇的曾少平,一个在镇供销社做日工,一个忙着开荒种地。两人一样活泼开朗喜欢唱歌。“玉林县纺织厂”在兴业县几个乡镇招纺织女工的消息让她们喜出望外,不约而同地报名,都幸运地被录取了。
“我们在同龄人羡慕的目光中,十几个女孩一起乘车来到位于江岸村的玉林县纺织厂。”陈安容回忆道。
刚到厂,这群女孩就引起很大的轰动,她们都是城镇户口,家庭条件不错,身穿的碎花布衣裳显得格外耀眼,又正值青春年华,和当时厂里来自农村穿自制土布衣服的妇女、女孩相比,显得时髦了不少。很快,玉城的小伙子们知道县纺织厂来了一批漂亮女孩,总是有事没事到厂里找她们搭话。
“尤其是陈安容,当时她在厂里,第一个穿的确良衣服、第一个戴上海牌手表、第一个骑着26寸凤凰牌软刹女装自行车,那时尚的模样,40多年过去我们也忘不了。”曾少平说。
少女不识愁滋味 一心扑在工作上
经过培训,陈安容和曾少平等人上岗了。由于任务重,对工作不熟悉,刚开始姑娘们手脚慢,经常遇到纱车停工,担心完成不了任务,急得哭鼻子。“还好,厂里的领导和老师傅耐心地传帮带,我们很快就上手了。”陈安容说。
由于同吃同住同劳动,纺织厂的姑娘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陈安容、曾少平、苏昆莲、吕业先更是形影不离,被大家称为“四人帮”。
“当时条件很艰苦,我们吃的是饭盅饭,8分钱一餐,每个月工资24.5元,每个月要交5元到‘聚金会\’,谁遇到困难了,都可以向‘聚金会\’借钱。”陈安容说。到了周末,陈安容和曾少平就回家,买些面粉米粉回去,车费是1.35元。
“那时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忧愁,大家‘比学赶超\’,一心扑在工作上。”陈安容说,曾少平的堂哥要给她介绍一名军队干部,她这样答复堂哥:“我还年轻,现在还不是考虑个人问题的时候。我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为人民多作贡献。”
陈安容和曾少平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奖状就放在枕头下,不时拿出来看看,鼓励自己。
演出被粉丝追赶 两张合影留青春
上班是三班倒,比较辛苦。“当时我们没有一个人觉得苦,每天都充满希望和力量,每一天都很快乐。”陈安容说。给纺织姑娘们带来快乐的,是当时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演出,她们经常到自行车厂、氮肥厂等企业参加篮球比赛,尽管输多赢少,但没有一个人垂头丧气。下午下班后,她们先到球场训练一段时间,匆忙吃了晚饭,再去排练演出节目。
每一个舞蹈都是姑娘们自编的,她们不时到玉林人民戏院、各机关单位演出,每次台下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她们骑自行车或者走路回厂,路上总是被“粉丝”们追赶,有大胆的男青年扬言要追她们。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她们编排了两个舞蹈节目,都是穿着纺织女工工作服演出的。走出剧院,大家相约到东风照相馆把当时跳舞的动作拍了下来。
后来,陈安容和曾少平等纺织女工有的调离工作岗位,有的转行了。但大家友谊长存,几十年来没有忘记彼此。现在她们都已退休,每年大家都要聚会一到两次,说起县纺织厂那段岁月,每个人仍很激动,思绪又回到当年,有的还流下了眼泪。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张威)昨天下午3时许,一些游客发现,在柳北区沙塘镇花果山生态园景区一个水塘里,有大量的鲤鱼浮在水面上疑似已死亡,遂报警。在事发现场,...
兴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业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