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三同”中感受农民对新生活的渴望

玉林日报 2013-06-17 02:58 大字

6月14日下午,我按照市委组织部的部署和市委党校中青班的教学安排,来到兴业县蒲塘镇龙平村,深入农户杨大文家中倾听民声,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报到第一天,我就按照组织要求,向大文叔缴纳了15天的伙食费500元。

杨大文是龙平村13组的农户,今年65岁了,爱人李婶和他同年。他们育有6个女儿1个儿子,女儿都嫁出去了,儿子儿媳今年3月也结了婚,随后去了广东打工。家里只留下大文和李婶老两口。2011年,他们依靠子女打工多年的积蓄,好不容易在村委会对门建起了一栋占地面积70多平方三层的房子,房内也只是做了简单的装修。“就是想过上好日子!”杨大文对我说,“可是老伴得了骨头坏死症,走路不方便,女儿都嫁出去了,你也知道,她们也要过自己的日子,儿子儿媳在佛山做小本的烤鸭生意,今年刚开张,拿回家的钱不多。”我想起他家里的三层楼,还是水泥地板,没怎么装修,第三层楼没有卫生间,二楼的没通水,只有一楼的可用。厨房连个洗碗池也没有,根本就没有装水龙头,洗碗都是拿去卫生间洗。

我知道他做过铁匠、木匠,帮他出主意,“要实现增收计划,就要走农业商品化的路子,你儿子儿媳外出打工,你也可以在家做些木工嘛,算是发挥特长。”他点头表示考虑。交谈中,我还和他达成共识,就是农民致富增收,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靠传统农业没有出路,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型农业,现在村里许多人种植甘蔗、花生就是一个路子。

“走,我们去你的地里瞧瞧!”趁着聊天的空暇,我叫杨大文领着我来到他一亩多的责任田里。尽管天气炎热,可是我们沿着村里的南环路走了一公里多,和他查看了他家的稻子长势。

临近晚饭时分,我和他回家,村委会办公楼旁的篮球场上正活跃着村里小学生打球的身影。大婶腿脚不便,平时都是杨叔做饭。到了厨房,我和他一起合作,炒了一盘拿手好菜。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而龙平村硬化的平安路上亮起了路灯。我和村文书莫品胜一起走访了三家农户,农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倾吐心声,谈论致富策略,谈论这次清洁乡村工程,我听到的都是农民对崭新生活的期待。

据村党委书记梁孟光介绍,如今在龙平村,党的阵地不断完善,村干部与村民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村民的诉求能及时得到反馈,农村矛盾也日益减少……听到这里,我想,我刚来到村子里,一定要多听民声,积极思考,力尽所能地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帮助和服务。

新闻推荐

油罐车突然起火消防公安紧急除险情

本报讯(记者钟小启通讯员蓝志华)6月24日,一辆悬挂桂R车牌的油罐车途经玉桂公路兴业县小平山镇崇善村附近时突然起火,小平山派出所民警及时处置,联同消防、交管排除险情,维持秩...

兴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