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科技的力量
水泥厂的烟囱不再冒黑烟,生态种养模式已经成型……记者在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兴业县葵阳镇采访时看到,该镇群众藉着科技成果的光芒,向收入翻番的目标稳步推进。
四新村村民收入节节高
人勤地不闲,四季有收成。“春夏两季水稻,秋收后种蘑菇,加上种桑养蚕的收入,农民的日子好过了。”四新村村党委书记袁秋华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起了农民的收入账:“去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8600元。”“利用坡地、旱地种桑树养蚕,不仅有效利用了闲田、闲地,还增加了农民收入。”村主任谭万宏说,村中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种桑养蚕,但规模不大。在兴业县科技局的指导带动下,如今已经扩大到400多亩、600多户,村里大多数家庭都参与到桑蚕业中。该村食用菌协会副会长袁世远告诉记者:“蘑菇种植时间短、价格高,种植时间为1月至3月,收购价为每公斤40元,蘑菇已经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科学养猪的新理念也深植农民的脑中,记者看到,猪栏里装上了专用的饮水设备。“干净卫生不浪费!”袁秋华说。现在村民都意识到用科技更省心,也更环保,猪粪入沼气池处理、沼渣还田种水稻的循环模式已经深入人心。
兴业海螺煤灰黑烟跑光光
烟囱中冒着淡淡的白烟、整个生产区地面干干净净,完全颠覆了记者以往对水泥厂灰尘满地、黑烟冲天的印象。在兴业葵阳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余热发电处副处长周礼成带着记者了解余热发电项目的“奥妙”。
“直接利用水泥窑头、窑尾排放的纯低温废气进行余热回收发电,无需消耗燃料,发电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周礼成介绍说。该项目于2009年2月投入运行,通过收集两条熟料生产线排出的低温废气,2012年实现发电1.5亿度,节约标准煤近6万吨;减少碳排放量12.28万吨,整个生产过程不产生二次排放;工业用水全部通过自身循环利用,项目所发电可解决公司日常用电的40%以上。另外,该项目与水泥窑工艺接口优化,不影响水泥窑热工艺,不增加消耗,降低了水泥生产过程中粉尘排放。
桔香庄园新品水果齐齐种
鸟声啾啁、果树葱茏。位于葵安村古楼自然村至跳崆村四维自然村之间的桔香庄园早就因为有机黄金桔而赫赫有名。老板吴典文笑着介绍说,庄园占地500多亩,其中有黄金桔180亩、皇帝柑20亩、砂糖桔30亩,全靠采用生态有机种植的模式才卖出了好价钱。
在采访时,科技特派员吴鸿安恰好过来查看桂花梨的生长情况。他告诉记者,庄园正在进行桂花梨高产栽培示范项目,通过推广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使用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抗虫抗病能力、提高产量的目的。“科学技术是确保某一品种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示范是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环节。”吴鸿安说。桂花梨树分枝大部分是直立型,如果采取定位拉线使之形成弯弓枝型就可以达到控制高度、增加光合作用、提高挂果率的目的。“应用新技术,实行规范管理就是不一样!”吴典文告诉记者,“桂花梨成功实现了一年两熟,同时两造均比上年增产近270公斤,增收近1400元。”
新闻推荐
...
兴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