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西第一宅”探秘

玉林日报 2012-07-09 04:28 大字

兴业县石南镇泉村黎家大宅四角楼,地处六万大山东麓,距兴业县城5公里。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电视连续剧《李宗仁》的拍摄,这座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百年老宅,悄然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慕名前往采风探访的游人接踵而至。大宅古朴典雅、气宇恢弘的建筑风格和厚重的历史人文景观让观者惊叹不已。有专家学者把泉村黎家大宅四角楼定位称为“广西第一宅”:民国代总统,爱国名将李宗仁连升三级的发祥地;新桂系的发祥福地;广西用于军事的攻防兼备第一民宅;广西单套面积最大、房间最多、住户最多的民宅;广西最具灵气的宝宅;广西民国时期最为恢弘的民宅。然而,这座久经风雨沧桑的“广西第一宅”有些什么神秘的历史故事呢?

深宅大院首屈一指

沿着当年李宗仁走过的古道,笔者从大平山方向徒步穿越六阴山要隘,经枫睦坳,过石根村就到了泉村地域。站在村前江畔高处,远远便望见黎家大宅四角楼沐浴着晨雾静立在高高的苗岭下,在绿树山景的映衬下,古朴灵动,气宇不凡……

“嗬,是来采访的,你可知大宅原主人叫黎仲丹吗?他是前清秀才,知书识字,有钱有势,八乡十里很有名气,受聘郁林五属中学国文教授,当过林虎总部军需筹备处处长和滇盐务处处长,人称他‘四老爷\’。”桥畔榕荫下,一个老人在闲坐,得知我的来意,主动过来闲聊。老人说他也姓黎,叫黎生叔。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住在大宅分得的房子里,前年家里建了新屋才搬出来,旧时曾在大宅打过工,帮仲丹看禾仓什么的。说到黎家大宅四角楼的今昔往事,黎生叔说得滔滔不绝。

据说,当年黎仲丹为了建豪宅,曾不惜重金普择两广乃至湖南、江西等地风水名师前来择地,几经筛选,看中了苗岭下、苍江畔上的这块“双龙黄金地”。风水先生称在此筑居,背有靠山,前有江流,面朝笔架山,门前墨砚塘外是一片黄金稻田,如此灵气的山势屋向必定家业旺富,代代出官出文才。黎仲丹遂于民国十四年秋(1925年)开始动土兴建,直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历时三年多才建成停工,1928年进人入住四角楼豪宅。据说,建宅共花豪银三万,其中大都是李宗仁所赠。大宅占地二十亩,房屋七十余间,连同后花园和门前墨砚塘,共用地五十多亩。新中国成立时大宅四角楼分给群众,足足住了一个生产队的人。

穿过开满草花的田间小道,大宅四角楼大门就耸立在眼前。拱形大门用青砖砌成,二米高二米宽,门通道用方块防潮砖铺就,虽然顶楼拆毁铁门缺失,但宅门仍是恢弘气派,挺拔高耸,一看便知这是旧时的“大户人家”。让人想象当年大宅主人是何等的威严与声望,想象这个家族今世前生的兴衰与荣辱……

黎家大宅四角楼是一所三面过三面深的屋宅,主体建筑分为三厅,一厅比一厅高,形成“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彰显“四方聚财”的民间建筑理念,大宅前廊各有两条雕凿精美的欧式方柱,门砧均用上好的大理石花岗岩精磨细作而成,厅堂装饰考究,雕梁画栋,门厅上端刻有“兰馨”、“桂馥”等绝篆体字样,很有艺术美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宅入门处有篮球场般大的天井,地面全用方块石砖铺就,天井的两侧有青砖高墙隔开,设有月门通过。墙上用青砖砌成“福”“贵”等字,两侧屋宅相连,天井密布,廊道四通,一室一景,阁楼呼应,宅深院静,曲径通幽,整幢建筑别有风韵和情趣,体现了黎家作为官宦之家的庄严气派与书香门第的诗风书韵。

   军事民宅固若金汤

在黎家大宅里悠转如入迷宫,曲廊深巷,门户繁多,走着走着就不知方向何方了。更令人注目和震撼的是那一个个藏匿在墙壁和碉楼上的枪眼了。站在幽深的天井小院里,偶尔抬头仰望碉楼上一排排幽黑洞深的枪眼和瞭望孔,俨然像有一双双恶魔似的眼睛在盯着你,让人心头发怵。

耐着性子边走边数,枪眼遍布大宅里外,上下左右,形成立体交差的射击火力网,这超人一筹的火力设置,独具军事攻防兼备的战术特点。当年大宅建造者独具匠心,深谋远虑令人佩服。从整体上看,黎家大宅四角楼与其说是民居屋宅,勿宁说是座构建独特、攻防兼备的军事民宅更为贴切真实。

听村里人说,大宅所以叫四角楼,就是原来四个角都建有一个碉楼,加上正门楼,一共五楼竖立,西楼与门楼拆毁后,现在只剩三个。碉楼高二十米,层层楼四面均设有枪眼和瞭望孔,守护者可在视野开阔的高楼上察看村内外的动静,用以守卫防贼防匪和瞭望山林火情。宅内还设有谷仓、厨房、水井、守更房和枪械库等设施,修有岩石作基青砖高垒的围墙,整个格局颇显豪门大宅气派,是当时兴业县首屈一指的豪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农民贫困,社会动荡,盗贼猖獗,富家大户高筑围墙收买枪支自保,当时泉村人也开山炸石烧石灰建围墙,丈余高的石围墙绕村而建,把偌大的泉村严严实实地围了一圈,东南西北开有四个阐门,门有门楼炮眼,日夜设人防守。“那个时候,太阳还没有落山,村里就关阐门了,一怕山贼,二怕“大虫”进村咬人。天一黑村野悄寂,偶闻几声狗吠,就静无声息了。睡床的人惊魂难眠,总怕夜里贼人来抢村。”正在大宅门前闲坐,今年91岁的锡珍老人说起这些陈年旧事,还是感慨不已。

 李宗仁情系“四角楼”

“说起黎家大宅,不能不提到新桂系首领李宗仁。李宗仁纳泉村山水的灵气,渡过难关崛起发迹,也与黎家大宅四角楼有了不解之缘。”笔者走出庭院深的大宅,信步来到路边的独竹古亭,树荫下听75岁的黎七公讲当年李宗仁的轶闻趣事。

黎七公娓娓讲述的故事,把笔者的视野带回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粤桂第二次战争爆发,李宗仁败退兴业,隐退六万大山伺机打天下的硝烟岁月中。我仿佛看到李宗仁落难驻扎枫睦馒头山,离职在家的黎仲丹派村人磨谷碾米,连同盐、油、猪肉及银元等物连夜送上山给李部的军士;看到落难无助的李宗仁,带着部属不惜钻窦窿,吃冻饭,四进泉村求援问计于黎仲丹解决队伍何去何从的问题,三顾茅庐请李石愚出山相佐行色匆匆的脚步;看到在烟雾缭绕的老宅中厅里,李宗仁与黎仲丹席地而坐,一边喝茶,一边纵论局势,谋划筹集粮饷,扩充力量,重整旗鼓打拼天下的场面……

黎七公告诉笔者:“李宗仁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发迹腾达当大官之后,对其落难时以诚相助的黎仲丹等尽行封官以报,优渥以嘉,还两次返回泉村挥豪题诗写对答谢乡人。”黎七公指着伫立独竹亭边的碑记说:“村民也不忘这位爱国名将。雕碑铭字永远纪念李宗仁。”

走近碑刻,李宗仁与其当年写的感恩诗文对联赫然入目,诗曰:“泉村江水汇东流,山峦重叠柳垂枝。如今贫穷到此矣,无衣无食被人歧。雄心壮志为创业,亦有黄龙呈化日,百流溪水点滴聚,山山水水有相依。”

坚实油黑的碑记上还铭刻着这样一段文字:

“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晚上,李宗仁回到兴业县作训导讲话,会后偕同李明瑞等几位部属策马回到泉村。其时黎仲丹亦在社头写春联,忽报李宗仁来访,黎仲丹忙迎其进屋,李宗仁连看了三遍墨迹未干的社头春联后,连声称好。黎仲丹谦让一番后便请李宗仁为独竹亭撰写一对春联,李宗仁挥豪写下了:‘山环水绕藏龙地,峰洞旋还卧虎乡。\’”对泉村的人文山水赞赏不已。

可惜,李宗仁的这些墨迹手笔已然佚失,有幸有识之士记传了下来。

有关黎家大宅四角楼,黎七公回忆说:“我父亲长寿百岁,2006年才去世。旧时他自小就在黎仲丹宅里做工,耳闻目睹黎宅四角楼一些事情。黎家大宅四角楼实际也可以说是当时李宗仁设在泉村乡间的官邸。”

泉村黎家大宅四角楼古朴、雍容、神秘,既有高山流水的张扬,又带有下里巴人的质朴,让人呼吸着古色古香的气息,感受耳聪目明的气围,品读神秘厚重的历史内涵……

新闻推荐

蹭了饭,还偷老友存折

...

兴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业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