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如何解决农村学生厌学问题

玉林日报 2012-07-25 05:08 大字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比较落后,学生课余活动方式单一枯燥,教法定势,缺少创新,课堂语言匮乏,缺乏激情,造成学生的课堂倦怠心理,农村学校厌学情况随年级增高而日趋严重。学生缺乏意志力,把学习看作负担,感到是被迫学习,对学习生活厌倦和渺茫;许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抑制了探求知识、丰富生活的欲望;部分学生对校园单调生活缺乏热情,由于基础差,上课不认真听讲,无法完成作业,陷入学习困境等原因,都是造成农村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那么,怎样从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厌学行为呢?

一是从兴趣和责任心入手,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怎样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兴趣?新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平台,创造了很多条件。新的教材强调生活性,科学探究都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东西,数学就是我天天在生活当中买笔、食品和衣服时都会遇到的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大家共同分享发现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生活资源,学生学习的兴致也就自然浓厚了。

二是提倡以问题为主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部分厌学学生不喜欢对抽象的概念、法则、公式的弄懂、再现和应用,而喜欢自己去经历学习的过程,喜欢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因此,要转变学生厌学现象,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和启迪,把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和相应的探究过程结合起来,多引导学生自己探讨、自己发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解决问题的均等机会,都能通过尝试解决问题去获得知识和方法,引发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把握要点,理解知识。

三是开展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同学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伙伴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从对方那里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灵感。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尽可能让多些学生说,特别是原来厌学的学生,条件具备了,厌学的学生自然就会兴奋了,参与积极性就会多起来,参与度也大大提高。

总之,现代教育必须与社会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它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系统。而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知识面窄,为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与交往。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个人才能得到发展,厌学现象才能得到根本转变。

(作者系兴业县蒲塘镇炉岭小学老师)

新闻推荐

全区加强和创新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现场会在玉林市召开

...

兴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业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