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 陕西文化建设交出靓丽成绩单

陕西日报 2017-05-08 08:10 大字
中国艺术节在陕西成功举办。本报记者刘强摄

????文华奖获奖剧目《大汉苏武》。任红樱摄

????文化惠民遍及城乡。薛铂摄

????国际演出团队纷至沓来。本报记者袁景智摄

????重大文化项目延安大剧院成为当地新地标。本报记者刘强摄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增长新力量。

  本报记者 刘国英 

  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的西部强省目标,在打造丝路新起点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进程中,陕西各级各地宣传文化部门根植文化资源禀赋优势,自觉肩负使命,主动创新作为,扎实加强文化建设,着力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陕西文化整体影响力不断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营造向上向善正能量

  陕西不断创新载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推动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各个层面的认知认同、融合融入进而自觉践行,实现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在全社会营造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社区为载体,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城乡基层蓬勃开展。在城市,组织开展社区邻居节、歌舞比赛、摄影书法展、社区运动会、家庭厨艺大赛、千人饺子宴等活动,增进邻里感情,形成文明、融洽、互助、友爱的新型邻里关系。西安市高新区枫林绿洲社区深化邻里相识、相知、相助的“邻里三相”群众性创建活动,碑林区环南路社区精心打造互助养老“私人订制”服务品牌,得到广泛认同。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全省推行“万条家训进万家”“优良家风进万家”“日行一善”等活动,以家训树家风,以家风促民风。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六进”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在三秦城乡,经常能看到善行义举榜、家训家规的影子,很受群众欢迎。

  推进“厚德陕西”道德实践建设,实施立德、尚德、遵德、载德、润德、弘德“六德”工程,组织“三秦楷模”“最美人物”“陕西好人”等评选评议,加强典型宣传和示范推广,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人,涌现出了侯伯宇、汪勇、陈绍洋、贠恩凤、徐立平等全国重大典型,王家砭村、国测一大队等全国重大先进集体典型。5年来共有21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位于全国前列。4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17人获提名奖。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2016年,陕西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试点省,并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丝路系列节会成长迅速 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

  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陕西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加快建设内陆开发开放高地,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西安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国际性品牌活动连续成功举办,在海内外取得良好反响,进一步扮靓了陕西文化名片。

  丝路系列节会自觉服务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及我国外交大局,成长迅速,规模效应不断扩大,合作内涵持续丰富,渐次构成“一带一路”上独树一帜的文化矩阵,使陕西文化品牌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叫响,也为丝路文化交流写下新的美好篇章。

  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鲁雁飞说,西安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是国家“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重要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西安丝路旅博会则成为契合政府需要、企业需要、社会需要的国际性合作平台,彰显了陕西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责任担当和率先示范。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迎来数十个国家的优秀电影展映,国际影人纷至沓来。

  中国艺术节成功举办 文艺精品集体发力

  2016年10月15日至31日,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艺术节——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陕西成功举办,陕西12市区共同参与、联动办节,三秦大地艺术精品繁花似锦,全省老百姓共享艺术盛宴,进一步提升了三秦大地的文化软实力,集中展现了文化陕西新形象,提高了陕西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十一艺节带动下,全省形成了公共文化建设追赶超越新格局,维修新建场馆近百个,十一艺节使用场馆51个,圆满安全地保障了各项赛事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了中国艺术节举办史上少有的场馆保障“零事故、零差错、零投诉”目标,得到了文化部的充分肯定和兄弟省市单位的高度赞扬。

  与此同时,陕西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加强策划扶持,做好重大文化精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的扶持、资助工作,推进文艺繁荣发展。组织实施“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引导、扶持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鼓励作家、艺术家走向现实生活第一线,各个艺术门类均有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影视佳作接连“出炉”,高端平台播出率跻身全国前六强。电影《遵义会议》全国上映,电影《爱的帕斯卡》(原名《侯伯宇》)在金鸡百花电影节新片展映单元获组委会嘉奖,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毛泽东三兄弟》,文献专题片《延安延安》、文献纪录片《重生》等众多精品登陆央视,收获大量赞誉。“文学陕军再出发”取得新的成绩,贾平凹、高建群、阿莹、叶广芩、陈彦、吴克敬、红柯、穆涛等陕派作家新作频出、屡获大奖。贾平凹长篇《带灯》《老生》《极花》连年重磅推出;阿莹散文《饺子啊饺子》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剧本《米脂婆姨绥德汉》获第二十届曹禺戏剧文学奖;陈彦长篇小说《装台》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5年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首,被中国图书学会评为“2015年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第一名;穆涛作品《先前的风气》获“鲁迅文学奖”。在舞台艺术领域,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围绕中国梦、“一带一路”、延安精神、依法治国等重大主题,整合优势资源,扶持本土原创,新创5部优秀作品入围参评文华大奖,其中2部陕西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歌剧《大汉苏武》和话剧《麻醉师》斩获大奖;新创群众文艺作品中有7件进入群星奖决赛,其中2件夺奖;有55件美术、28件书法篆刻、23件摄影作品入选十一艺节全国展览。十一艺节上,陕西参赛参展及获奖作品均居全国第一,获奖数量达到所有奖项的五分之一,取得重大突破。

  重大项目打出组合拳 文化产业快速增长

  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自调研、出台陕西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确定实施建设30个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文化项目以来,陕西以“组合拳”的方式整体布局文化资源整合,推动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让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

  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712亿元,同比增长10.2%,占全省GDP的4%,五年来全省文化产业累计完成投资4115.29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目前,陕西确定的30个重大文化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延安大剧院、枣园文化广场、商於古道棣花古镇等已建成投运,成为当地旅游新的爆发点。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陕西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质量不断提升,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5年来,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同样实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公益性文化惠民工作走向深入和完善。2012年以来,全省112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3家美术馆、1542家乡镇综合文化站统一向社会免费开放;《陕西省省级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试行方案》制定出台,省级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机制,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市县开展购买演出服务,共采购各类演出5000余场;5个市级图书馆或艺术馆已竣工,县级“两馆一院”和乡镇文化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公共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了省、市、县、乡、村全覆盖;坚持重心下移、服务群众,组织文艺家赴基层开展采风慰问和文化惠民活动,让百姓共享文化福利。

  大遗址保护经验全国推广 榆林石峁遗址闻名世界

  5年来,陕西在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方面成果斐然,使得“唯一性、至高性、完整性”的文化特质再次成为陕西形象在全球壮美回响。丝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使得陕西的世界遗产点一下从秦始皇陵(含兵马俑坑)1处增加到8处,新增的7个遗址点分别是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张骞墓、彬县大佛寺石窟。同时,陕西还和其他省市共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重要段落,文化遗产数量在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中,位居前列。

  目前,陕西总结和探索出了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和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的“四个结合”的保护理念,大遗址保护形成了“国家公园模式”“集团运作模式”“市民公园模式”“民营资本投资模式”“退耕还林模式”等五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模式,大遗址保护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大遗址保护特区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是国家文物局与省级政府合作共建的创造性举措,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的建成开放,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的新示范。

  窥斑见豹,作为陕西在文物本体保护方面的重大收获,2015年、2016年,神木石峁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为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入选2012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及2013年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核心考察项目,成为本世纪以来我国最重要的史前考古发现之一。石峁遗址更是在国际上引起学界热切关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目前进展顺利。

新闻推荐

绥德“六个一”工作法创新党员管理新机制

本报讯(记者艾永华通讯员张东红宋军卫)“我们村党员贺彦雄投资万余元为村里购买了一套碗筷、脸盆等灶具,村民谁家办红白事再也不用东家借碗筷西家借碟子了。”绥德县崔家湾镇海则湾村村民老马深有感...

绥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绥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