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
一边是政府部门绞尽脑汁为企业减负担、降成本,一边是企业“没怎么降”“对我们来说成本反倒增加了”“不清楚降成本政策”的声音。一项针对陕西省工业企业降成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46.4%的企业认为降成本政策给企业带来实惠;42.8%的企业认为没有变化;甚至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对政策并不清楚。
降成本,事关企业的切身利益。政府部门用大力气出“实招”、下“硬茬”,为何企业的获得感没有达到相应的预期呢?
成本:三分天下 优势难保持
“玉米收购价格一走高,生意就难做。”户县一家玉米加工厂的负责人无奈地说,除过原材料、人工、水电等成本外,一年到头根本就赚不了多少钱。“如果能和东北一样,政府给每吨补贴300块,那还有得干。”
谈到希望政府给予财政补贴和专项经费的话题,企业的呼声最高。绥德的红枣加工企业就热切盼望通过对枣农的补贴,来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从而缓解成本过快上涨带来的生存压力。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人工、要素价格的不断飙涨,企业在谋求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精心打造的成本“蓝海”变成了现实中的“火海”,吞噬着得来不易的经营利润。
“我们的成本主要是人力这块,大概能占到70%。目前员工有67人,给每人办理了五险一金,仅社保一项公司每年就得缴费38万元。”西安图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财务主管高微杰说。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3年的图迹公司发展迅速,其核心产品——“手电”是一款利用大数据信息解决发用电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资源错位的移动管理辅助决策系统,现已推广至全国13个省,居国内同类产品之首。“由于前期设备投入都是一次性的,有进项税发票可以抵扣,但在后期为电厂提供服务就没有进项能抵扣了。”高微杰不无担忧地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增值税进项比较少,没法抵扣。我们去年有一个月最多时交了23万元的税。”
尽管陕西省出台了相关政策降低了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缴费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但客观来讲,这些涉及面并不大,缴费比例原本就较低,减负效果并不太明显。而对于涉及面广、缴费比例较高的养老和医疗保险,仍需相关政策跟进。
在企业的高成本谱系中,原材料、人工、税费成本成为占比最高的三项,三分天下,合计约占到总成本的七成。而这其中,原材料是成本控制中的“七寸之痛”,81.5%的企业认为盈利压力来自原材料,随后才是用工、税费、能耗和融资成本。不少关注政策的企业经营者对记者表示,尽管陕西省出台了一系列降低成本的政策,但始终没有提出专门针对降低原材料成本的有效措施,这使得不少企业认为政策的帮助不大。
效果:政策虽好 落地需有声
“过去企业评估由政府部门直接操刀,现在基本都交给了第三方机构,看似公平合理,其实不仅不能节省成本和时间,企业还得重复花钱,浪费资源。”西安一家从事环境评价的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新上一台设备,就要新做一次环评,生产线改造也要重新做环评,动辄就得数万元,实在是折腾不起。
在采访中,不少企业认为,当前依附于行政审批的强制性中介服务繁多,如项目投资、资质获取等方面的咨询、论证、评价等,存在收费过高、弹性较大且其中暗藏“灰色地带”,使得企业不胜其扰。因此,迫切希望政府能大幅压缩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切实为实体经济实惠让利。
现实中,往往存在这样的尴尬:一项初衷很好的政策,却难以落地,企业看着“香饽饽”却吃不到嘴里。“去年8月在杭州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互联网组一等奖,10万元奖金比赛结束后就到账了。可是,此前6月份参加陕西赛区获得的10万元奖金直到今年才兑现。这样对比起来,咱们省的效率太低了。”高微杰说,现在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很多,必须时刻关注科技厅、高新区等网站,如果企业不主动去浏览,这些信息就无从知晓。另外,在申报项目时,一些表格不知道该怎么填写,企业该提供什么附件,达到怎样的标准,对专项资金应用以及划分都不是很明确,企业特别被动。“如果相关部门能够组织专门培训,这样我们填表格、申报项目也能有的放矢了。”
去年以来,围绕企业降成本,从国家到地方密集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通过报纸、网络和政府下发文件等方式进行了广泛传播。但对企业来说,政策太多,内容太专业,有的政策执行主体并不是企业,如果企业不去了解还真有可能“蒙在鼓里”。显然,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部门真正发挥“店小二”的工作精神,及时督促和指导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经办流程、细化服务内容,帮助并指导企业更好地用好、用活、用足现有的政策,真正把降本增利的改革红利送到企业手中。
发力:找准病灶 对症下良药
“去年11月,工商进行地址抽查,把我们公司列入了异常,说是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不符。在浏览网站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就让人专门去核实,跑了三趟,才发现工商那边是周末邮寄信件,我们周末休假没人签收,就退回去了。其实,地址、电话从来都没有变过,相关人员能打个电话联系下,就不会有这样的错误。”高微杰告诉记者,尽管事后该异常与工商部门对接进行了消除,但公司却留下了不良记录。
同样,高新区某家瞪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陆续有区上、市上,甚至省上的部门领导来调研,光接待就不下10次,每次都得提前准备布置,还得派专人安排。对企业来讲,调研也没有多大的实质帮助。”
在采访中,不少受访企业表示,由于体制机制问题而造成的经济、时间、机会等成本,约占到经营成本的10%-30%,有41.9%的企业认为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导致降成本难度加大。
如今,由于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的情况依然存在,导致价格扭曲、资源配置不够优化形成了较高的要素成本。如天然气价格,在全国范围内,由于陕西省存在省内管输环节,天然气上游门站实际结算价格值高于新疆,而西安市的天然气销售价格更是高于全国5个省会城市。对比全国29个省会城市,有20个没有省内管输环节,其余8个城市的管输价格也都低于西安。
此外,在用电方面,尽管政府提倡要执行大工业生产用电价格,并按照不高于周边能源大省水平的原则,降低燃煤标杆上网电价,下调电价。但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难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目前的实际用电平均价格仍在上涨,电力供应缺乏弹性,企业用电量达不到标准要缴纳罚款,超过标准却无电可用。“建议尽快落实大工业生产用电价格,启动煤电联动政策,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业内人士说道。
当前,减负降本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只有找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人工成本占到总成本的90%以上,对这类企业,就要适时发布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引导劳动力供需双方理性合理确定工资薪酬;对于原材料加工制造业,大多数企业反映的原材料成本过高,只有通过市场的调节功能逐渐修正,探索由政府牵头,以行业协会、企业联盟为核心的集中采购、联合采购和第三方采购模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效率化,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
应当注意的是,减负降本还需优化税收征管,用好用活省级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针对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对中小企业进行减免或降低征收标准;系统清理各项收费项目,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和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收费;优化融资环境,降低续贷门槛,切实为企业松绑,轻装上阵。
新闻推荐
让科学春雨滋润大地 ——陕西省第二十五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扫描
本报记者张梅四月春和景明。以“科技引领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陕西省第二十五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在全省各地相继开展,一场场科普盛宴精彩纷呈。“科技之春”宣传月承载了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
绥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绥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