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特别是矿区和城郊的一些村庄,由于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和巨额物质利益的诱惑,导致思想道德的严重“滑坡”。如何对症下药,提升村民道德水准?
本报记者 白亮 通讯员 罗喜林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传家有训凭厚道,处世无奇靠诚心”……近日,记者深入神木县中鸡镇几个村采访时,发现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虽然都在几个月的日晒风吹中褪色受损,但细辨字句,几乎都闪现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问才知这些春联都是镇政府干部在春节前特意为村民写的。
干部为村民送春联,只是中鸡镇一年四季坚持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一小项内容。近两年,面对镇内因煤炭资源开发和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导致的歪风邪气盛行、淳朴民风受损的现状,中鸡镇对症下药,大力实施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建设工程,使全镇村风、民风发生了明显转变。
对症下药:
启动道德工程
“收入主要靠分红,挣钱主要靠讹人,不是上访就阻工,耄耋老汉打先锋。”这个描述,对于前几年中鸡镇的一些涉煤村庄而言,并不夸张。
中鸡镇地处陕蒙交界处,属于神东矿区的一部分,镇域内储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矿区开发以来,部分村相继开了矿,祖祖辈辈靠种地维生的村民们开始“靠山吃山”,一些村民在煤矿入股分红,没有入股的村民也可以分到污染费或在矿里打工挣钱。但是,也有少数村民什么钱也敢赚,什么事也敢干,导致非法阻工现象经常发生。
前些年,煤炭价格高的时候,不论正当还是非正当的,村民们都或多或少能靠煤炭弄些钱;这几年,煤炭价格大跌,煤矿效益少得可怜甚至被迫停产,村民们再也难以从煤矿拿到赖以为生的钱,致使一部分早已懒得种地的村民无所适从,精神就像煤矿采空区一样,空虚异常。
乡镇工作本来就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繁杂而艰辛,加之村民们的这种不良精神状态,导致镇干部尽管忙得焦头烂额,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
怎么办?中鸡镇党委书记白永清在带领干部深入各村调研后认为,根本原因是心态出了问题,而中华传统文化是医治当代心理疾病的良药,只有施以这种良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他在镇党委会上提出要以传统文化为抓手,在全镇启动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得到班子成员的一致赞同。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一项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载体的道德建设工程在中鸡镇正式启动,镇上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经典书目诵读学习活动方案》等多个文件,确定了今后三年有序推进全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路线图”。
干部带头:
播撒道德种子
要想使群众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首先得提升干部的传统文化学养。为此,中鸡镇成立了“上善读书社”,把全镇的干部、教师吸纳进来,购买了包括《诗经》、《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三字经》等几十本书籍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近千套,在发到单位、村、组和社区之前,首先发给读书社社员,要求他们认真阅读、讨论。镇党委书记白永清亲自任读书社社长并带头阅读、宣讲,仅去年他就读了30部传统文化经典,多次给干部群众讲课。
在此基础上,镇上设立了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讲堂”,组建了以政府干部为主的志愿者“德师”宣讲团,深入村、组、社区宣讲。同时,还组织评选出来的“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进行巡回宣讲,并将他们的事迹编成故事,通过远程教育网络,传到各村、组、社区,让群众观看。
在每年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一个个传统节日和“五一”、“六一”、“七一”、“十一”等特殊节庆日,镇上都要开展演出、展览等各类活动,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面的内容编进当地群众喜欢的陕北说书、“二人台”、“酒曲”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截至目前,全镇共举办各类宣讲300多场,听众近10万人次,印刷了1.2万多册《中鸡镇道德建设指南》《家风家规行为手册》《村规民约》等宣传手册,发到每一个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境内大小企业,加上遍布村、组、街道、学校、公路边的中华传统文化标语和节日期间的各项活动,使全镇群众都生活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浓厚氛围中。
家校共建:
提升道德水准
人的心灵就像一个容器,你倒进污水,它就是脏的;倒进干净的水,它就是透明的。为此,中鸡镇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首先从家家都离不开的学校和对家庭影响较大的中小学生抓起,充分发挥学生和家长“小手拉大手”的杠杆作用,实施家校共建工程。
镇上要求从幼儿园到中学,坚持每天从唱一首歌、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做一个点评开始。之后,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师生进行评议,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心中感受,感悟道德力量,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在此基础上,在全镇中小学校开展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征文大赛,有46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大赛;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举行的以“健康、快乐、向上”为主题的广场文艺晚会上,开展了百名家长学生“小手牵大手、结对诵经典”主题活动,100名学生和100名家长身着汉服,精神饱满地在台上倾情朗诵中华文化道德经典《弟子规》、《千字文》。
一年多的家校共建活动,使全镇中小学生和广大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都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一个家庭、对人的一生、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汇聚了社会正能量。如一个村里建煤炭集装站时,一对父母想出去阻挡工程要钱,被孩子半途就拦阻了回去。
模范引路:
彰显道德力量
年近花甲的李家畔村党员李世林,2012年得知儿子因民间借贷危机爆发负债累累后,卖尽家产,代子还债2000多万元。对于剩余的少量债务,他也表示会竭尽全力予以还清。
43岁的啊包墕村村民白志刚,在弟弟意外身亡、弟媳改嫁留下三个小孩、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的情况下,毅然挑起一家九口人的生活重担坚强生活。
托拉湾村村民李志杰不事张扬,从2012年开始连续4年累计出资20多万元为村上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日用品,资助20多名贫困学生,救助10多名病残孤寡老人……
在2015年11月9日举行的中鸡镇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上,经过公开公正评选出的尊老爱幼模范白志刚、高林峰,勤劳致富模范郝爱清,诚信做人模范高志雄、李世林,热心助人模范李志杰、方国正,爱岗敬业模范王瑞等8名道德模范的一桩桩事迹,把不少现场观众感动得泪流满面。当他们胸戴大红花,走上领奖台,从镇党委书记白永清手中接过2万元重奖时,也接过了全镇1.5万多人对他们的尊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一年多来,中鸡镇的村企纠纷明显少了,村组的事比以前好协调了,邻里之间和睦了,一个人人争做善事、个个争当好人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下,全镇的阻工现象、漫天要价现象也明显减少,镇里多方争取上亿元资金建设的道路、桥梁等工程都进展顺利。
“今天的文化就是未来的民风,今年,我们正继续拓展内容,按照传统文化、法治文化、红色文化、安全文化的‘四化\’路径,进一步提升群众的道德文化水平,力争使全镇村风、民风有更大程度的转变。”白永清说。
新闻推荐
记者调查:名下有辆至少三百多万元的车,被举报或与非法集资有关“房姐”回应:房产为合法所得,部分是家族共同购买,还要还贷近日,网曝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简称“神木农商行”)副行长龚爱爱在北...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