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榆情面对网上质疑 早回应好过迟解释

华商报 2015-12-16 16:23 大字

插图/刘挺

近日,有网友质疑神木县副县长刘亚萍履历过于简单,要求政府公开详细信息。据公开资料,1979年出生的刘亚萍于2007年就任子洲县副县长,2011年调任神木县。12月11日下午,神木县政府在神木县政务网更新了刘亚萍的详细履历,并作出相关回应。

上周,神木县这位女副县长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不仅其个人受到影响,对神木县甚至榆林市来说都是一场不小的风波。一时间,各种声讨质疑、支持解释一次次将该事件送上“头条”。如今,此事已经初步告一段落。我们现在不妨抛去事件本身是非曲直,看看这一则由网友提出的质疑如何最终演变成全国性的热点新闻。

随着媒介载体的发展,从传统媒体到网络时代再到现在盛行一时的自媒体,我们的生活进入到了大容量、快传播、广影响、宽覆盖的信息时代,而在这个时代里,每一个公民都是信息参与者。受到影响最广的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公众接受信息的无界化,二是政府部门接受监督的多元化。

虽然,各地政府部门以及宣传部门都在接受以及适应这种变化,但很多仍停留在理论上,还缺少互联网的思维,甚至于有懈怠和抵触心理,认为“内部事件”没有必要公布于众,结果舆情回复慢、排斥网友监督、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时常出现。诚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掩耳盗铃式的逃避能减少许多“麻烦”,但可怕的后果就是一两件事的持续发酵,最终的爆发是难以承受的。

其实,无论是年轻女副县长的履历还是官员亲属,都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与其等到被舆论逼出来,还不如开始就积极对待,正面解答网友疑惑。正所谓“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越是遮掩的事情就越会引起关注和猜疑,导致更多的问题。例如此事件中,网友开始只是质疑履历过于简单,等到后期“发现”28岁就当了副县长时,舆论的关注点就发生了变化,最终发酵成不可控的大事件,这时候无论官方怎么解释说明,都会成为吐槽点。

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变革的重要软力量,如何把控和利用网络资源是每个政府部门和官员必须学会的技能,组成网络的每一个节点背后都是一个公民的声音和意愿,重视这种声音和意愿就是尊重公民的权利,也是真正减少自身“不必要麻烦”的唯一途径。

华商报记者 李敏

我们为您展示一周以来最值得关注的榆林人、榆林事,关注您所关注的。《华商报·今日榆林》每周都会汇总这座城市的最热门话题,与您分享并回味。有您的参与,新闻才更接地气。

热线电话:0912-3825363 

新闻推荐

路窄车多事故高发 307国道开工改建项目计划2017年底通车,210国道也将陆续开工

华商报讯(记者杨虎元)“原来这边经常会出现交通事故,希望307国道改建后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家住绥德县满堂川镇307国道旁边的村民笑着说。近日,在绥德县义合镇洛家坬村一处空旷的低洼...

神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神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