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生活更精彩 玉林市全力打造文化强市

玉林日报 2021-11-18 07:02 大字

玉林市图书新馆成为群众读书的好地方。

玉林市博物馆是群众了解玉林历史文化的窗口。

▲许多市民到王力博物馆参观。

▲福绵区福绵镇十丈村图书室是孩子们学习的好去处。

▲容县“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暨“送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演出。

▲乡村篮球赛大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近年来,玉林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文化强市,让广大群众乐享文化服务。

全覆盖 完善服务网络体系

围绕群众文化需求和城乡发展需要,玉林市加大投入,加快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补齐短板,提升效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看,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2016年以来,玉林市筹资16亿多元同步推进“基础版”和“升级版”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千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65.7平方米提高到81.29平方米。玉林市文化艺术中心、玉林市博物馆、玉林市图书馆新馆、王力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开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三个100%”,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超过99.4%。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100%,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7.29%和98.49%。

看,数字文化平台建设全覆盖。玉林市充分利用网络、声讯、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支撑系统,打造网络数字公共文化产品,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文化服务。市、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均建立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数字文化平台。全市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含公共电子阅览室)1580处,建成市、县、镇、村四级共享工程网络。建成玉林政务信息公开数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地方文艺数据库等3个地方特色数据库;综合共享工程网点、网站、移动终端、微信公众号、APP、电子触摸屏、电子书借阅机等全媒体发布方式,畅通了线上线下公共文化服务,构建了覆盖城乡高效便捷的公共数字化文化服务体系。

看,流动文化服务全覆盖。玉林市共建立105个图书流动服务点、115个群众文化流动服务点,有文化志愿服务机构136个、志愿者队伍459支。全市组织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艺术精品下基层,文明共建、文化共享“结对子·种文化”,文化志愿服务下基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弥补服务缺口,扩大服务半径,促进城乡文化资源有序流动,推动城乡文化协同发展。

均等化 打通“最后一公里”

围绕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玉林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让群众就地就近享受服务,打造城区“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玉林市开展“规范化建设集中攻坚年”活动,投入2.349亿元对160个城乡社区进行规范化建设,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多项功能整合。目前,全市已有133个社区实现“八有”,即有百姓大舞台、有文体活动室、有图书(电子)阅览室、有道德讲堂、有四点半课堂、有电子书借阅机、有综合宣传栏、有文艺队,基本建成城区“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为让乡镇文化服务强起来,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规范化建设。全市投入1600多万元,按照“六统一、一特色”标准,新建和改扩建2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6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全市11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编制均达到3名或以上,100%综合文化站面积达到350平方米。

为让乡村文化活起来,推进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在自治区确定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五个一”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玉林市自我加压提高建设标准,丰富建设内涵。全市1328个行政村均落实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建成1325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成10个示范村,群众自筹资金建成的行政村和自然村文化服务设施共530多处,实现文化活动场所“镇镇有”“村村有”目标。

多元化 满足群众多种需求

围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玉林市着力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政府购买,多元化供给。玉林市每年通过招投标方式,购买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形成“群众点菜、政府支持、社会配餐”的市场化配置、社会化供给新机制,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主权。2016年以来,全市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资金2.6多亿元,建成文化设施950多处;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支出3000多万元,社会力量承办或赞助的文化活动1200多场次。

社会参与,多元化输送。目前,玉林市现有各类文化组织近100家、群众文艺团队3148支、业余文艺工作者4万多人。全市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送文化”与“种文化”并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文化生活。社会力量成为公共文化建设的新主体和生力军,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基础,丰富了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整合资源,多元化服务。玉林市采取“政府采购、企业赞助、社团运作、全民共享”的模式,把文化资源整合成项目向社会推介,以文企联办、民办公助、冠名赞助、委托服务等多种方式,与社会和企业合作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办文化的新格局。

品牌化 塑造城市独特魅力

围绕打造“五彩玉林·田园都市”城市品牌,玉林市将特色岭南文化融入创建文明城市之中,不断提升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着力塑造城市独特魅力。

打造乡贤文化品牌。玉林市积极挖掘利用乡贤文化资源, 充分发挥乡贤文化的引领作用,大力倡导好家风、好乡风、好社风、好校风,倡导孝文化、贤文化、信文化、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打造特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玉林市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创建国家级和自治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容县、北流市、玉州区和兴业县先后获命名为“全国诗词之县”和“中华诗词之乡”,北流市获“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和“中国乡贤文化之乡”称号,容县获“中国楹联文化县”称号。全市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8个、中国传统村落22个,广西历史文化名村12个、广西传统村落55个、玉林市特色岭南文化名镇名村25个。

打造文化精品。玉林市大力支持文艺精品生产,近年来获得国家级奖项16个、自治区级奖项230多个。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了“南流欢歌” 经常性广场文化活动、“百姓大舞台”、“每月客家一戏”等一批特色主题文化活动品牌,满足群众的多元化文化需求。

打造志愿服务文化品牌。玉林市整合工青妇和教育等部门资源,联合民间公益社团力量,建立经常性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机制,成立玉林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及各级文化志愿服务机构136个,组建起459支志愿服务队伍,设立流动服务点308个,志愿者超10万人。

培育文化名家名人。玉林市实施签约文艺家制度,开展文化名家、文化学科带头人评选,全市共签约三批共46人(次)文艺家。

新闻推荐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落户容县

本报玉林讯(记者/林涌泉实习生/林钰垚)11月6日,记者从玉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获悉,11月2日,容县在容州古城举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